老河口火车站附近站街,火车站周边街巷见闻
傍晚的老河口火车站笼罩在一片暖黄色的光晕里,出站的旅客拖着行李箱匆匆走过,谁也没留意到广场西侧那条窄巷的动静。
我本来是来这边找一家老字号的牛肉面馆,听说开了叁十多年,味道特别地道。谁知拐错了弯,迎面撞见叁五个女人倚在电线杆旁闲聊。她们穿着鲜艳的裙子,在渐暗的天色里格外扎眼。
巷子里的风景
有个穿红裙子的女人朝我这边瞥了一眼,很快又把视线移开了。她们看起来都不年轻了,眼角带着疲倦。我假装系鞋带,蹲在路边观察了会儿。这些女人似乎和附近小店老板都很熟络,偶尔会有骑摩托车的人停下来和她们说笑两句。
巷口水果摊的老板娘正收拾着摊位,我上前买了斤橘子,随口问:“这些人天天在这儿?”老板娘头也不抬:“都是老街坊了,讨生活呗。”她麻利地称重、装袋,好像这事再平常不过。
就在老河口火车站附近站街的这些女人,成了这条街独特的风景。她们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招摇,反而显得有些拘谨,像是生怕打扰到过往的行人。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路灯“啪”地亮了。我发现她们的位置很有讲究——既不靠近车站出口,也不完全隐没在巷子深处,刚好卡在明暗交界的地方。这分寸拿捏得,让人不免多想。
深夜的交谈
晚上十点多的光景,我在巷子对面的馄饨摊吃夜宵。红裙子女人独自走来,要了碗馄饨坐在角落里。她吃东西很快,时不时抬头张望。
“生意不好做啊。”她突然对我说,声音有点沙哑。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在跟我说话。“现在都流行网上约了,谁还来街上找啊。”她自嘲地笑笑,掏出手机看了眼,“再等半小时,没人就回去了。”
她说自己是附近县里来的,在服装厂干过,后来厂子倒了就来这儿。“总得吃饭是不是?”她搅着碗里的馄饨,“比在工厂自由点,就是...不太踏实。”
正说着,她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她匆忙站起身:“老板,馄饨给我留着,一会儿回来吃。”然后快步朝巷子深处走去,红色的裙摆消失在夜色里。
那碗没吃完的馄饨在桌上慢慢变凉,我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查了查。果然,这条街在本地论坛里小有名气,有人管它叫“火车站后街”,有人说这儿是“老河口的八廓街”。
老河口火车站周边街巷的夜晚,似乎比白天更加鲜活。小吃摊的烟火气,旅店霓虹灯的闪烁,还有这些女人的等待,共同织成了这张复杂的生活图景。
第二天中午我又路过那条巷子,阳光明晃晃的,完全看不出昨夜的模样。只有水果摊老板娘还在老位置摆摊,看见我时笑了笑:“昨晚那碗馄饨,她后来回来吃完了。”
我愣了一下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是啊,无论夜晚多么喧嚣,第二天太阳升起时,生活总要继续。这条紧邻着火车站的巷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见证着形形色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