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附近200块钱的爱情,附近200元的情感邂逅
那盏灯还亮着
安达附近这片儿,白天是车水马龙,到了晚上,霓虹灯一亮,又是另一番光景。我常在下夜班后,穿过那条熟悉的小街,去一家亮着暖黄色灯光的拉面馆,吃一碗热乎的。就在面馆斜对面,总能看到一些独自站着,或叁叁两两聚在一起的年轻人,男男女女都有,眼神里装着点说不清的东西,像是在等待,又像是在寻找。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面馆老板,那边是干啥的。老板一边擦着桌子,一边头也不抬地说:“还能干啥,找‘附近200元的情感邂逅’呗。”他说这话的语气很平常,平常得像在说今天的汤底有点咸。我心里咯噔一下,200块钱,现在能干啥?吃两顿好点的快餐?还是看一场电影?在这里,却成了一段短暂关系的标价。
后来我留意观察过。有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女孩,总是穿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牛仔外套,站在路灯照不太清的角落。她不像别人那样主动上前搭话,就只是安静地站着,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偶尔有男人走过去,交谈几句,又或者一言不发地一起离开。我有时候会想,她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那实实在在的200块钱,应付房租水电?还是为了在这偌大的城市里,用这种方式驱散一点点孤独?
直到某个雨夜,我又看到了她。雨下得突然,她没带伞,缩在屋檐下,头发和肩膀都湿了。我正好多带了一把伞,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把伞递给她。她愣了一下,抬起头,眼神里有戒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说:“拿着吧,雨还挺大的。”她迟疑着接过去,低声说了句谢谢。
那之后,我再去吃面,有时会碰到她。我们会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有一次,她竟然主动坐到了我旁边的空位上。我们聊了起来,聊这阴晴不定的天气,聊隔壁超市涨价的酸奶。绝口不问彼此的工作和生活,仿佛那是一种默契。她告诉我她叫小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她说,她知道别人怎么看她们,但她觉得,这也许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代价之一,用一点点尊严,去交换继续留在这里的勇气。
“安达附近200块钱的爱情”,听起来像句玩笑话,甚至带着点讽刺。但当你真的走近了,看到那些活生生的人,看到他们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又挣扎着重新亮起来,你就很难再简单地用对错去评判了。这更像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冰冷交易吗?或许是吧。但在这交易的缝隙里,我好像又看到了一点别的东西,一点叫做“理解”的东西。
我再见到小莉,是一个月以后了。她还是在那附近,但换了一件新外套,气色也好了些。她看见我,对我笑了笑,那笑容里,似乎比以前多了点温度。她小声说,她找到了一份在便利店的工作,虽然钱不多,但踏实。我说,那挺好的。她点了点头,转身汇入了人流里。我不知道她还会不会继续以前的那种生活,但那句“踏实”,让我觉得,这个夜晚好像没那么冷了。
城市的夜晚依旧喧嚣,那盏暖黄色的面馆灯光也依旧亮着。我依然会在下班后来吃一碗面,看着窗外那些模糊的身影。只是现在,我不会再去轻易地定义什么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不得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生活的重量。这安达附近发生的一切,不过是这城市万千缩影中的一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