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街茶座小聚
傍晚时分走进信宜女子学院后街,总能闻到空气中飘着的茶香。这条窄窄的小巷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茶座街",青石板路两侧开着七八家茶室,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最常去的是巷子深处的"春涧茶室"。老板娘是个四十来岁的阿姨,总是系着蓝印花布围裙,看见熟客就会笑着招呼:"今天试试试新到的凤凰单丛?"她泡茶的手法很特别,先用沸水暖了紫砂壶,再轻轻投入茶叶,注水时手腕微微转动,让每一片叶子都舒展开来。
茶香里的闲话时光
常来这儿的学生们习惯把二楼靠窗的位置称作"老地方"。木桌上放着几本被翻旧的诗集,墙角的绿萝长得正旺。记得有次邻桌两个女生在讨论专业课,一个说:"这茶尝着像我们老师昨天讲的茉莉银针",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嘛,闻到这香气,连书本里的内容都好记多了。"
茶室最热闹要数下午叁四点。刚下课的学生叁叁两两地来,点一壶茶配些茶点。有时候能听见她们聊实习遇到的趣事,有时候是讨论社团活动。玻璃罐里装着老板娘自制的陈皮梅子,酸甜正好解了茶的微涩。
说来也怪,在信宜女子学院后街喝茶这件事,不知不觉就成了生活里的小仪式。考试前会来这儿复习,心情好时来尝新茶,就连失恋了也会跑到这儿发呆。茶室的阿姨从来不多问,只是默默给你续上一杯温热的茶。
去年冬天特别冷,茶室屋檐下挂起了挡风帘。有天下着细雨,我看见个女生坐在角落写日记,写着写着眼泪就掉下来了。老板娘走过去,什么也没说,只是往她茶杯里加了颗冰糖。那姑娘后来破涕为笑,说这是喝过最甜的一杯茶。
现在很多毕业生还会特意回来,就为在熟悉的茶座坐一会儿。上周遇到个已经工作的学姐,她说现在公司旁边也有茶室,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缺的不是好茶,是这条后街的味道吧。"她说着,又续了一壶金骏眉。
暮色渐浓时,茶室亮起暖黄的灯。窗外能看见教学楼零星亮着的窗户,偶尔有抱着书的学生匆匆走过。茶杯里升起的热气模糊了视线,这一刻突然觉得,所谓青春,大概就藏在这些温热的茶香里。
老板娘开始收拾茶具,铜壶里的水还在咕嘟咕嘟响着。明天这个时候,春涧茶室还会飘起熟悉的茶香,而这条学院后街茶座小聚的故事,也会继续被新的时光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