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课堂品茗体验
这边铃声刚响过,隔壁教室就飘来一阵茶香。你肯定想不到,在安国中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正人手一套青瓷茶具,跟着老师有模有样地温杯、投茶、冲泡。这可不是什么兴趣班,而是他们正儿八经的校本课程。
教语文的张老师边指导学生注水边说:"咱们安国自古就是茶叶集散地,可现在的孩子连本地茶叶都认不全。"她轻轻转动盖碗,"让茶香飘进课堂,倒是个意外的契机。"
当茶道遇见课本
刚开始不少家长直嘀咕:在教室泡茶?这不胡闹嘛!可上了几节课后发现,孩子不仅能说出叁五款茶叶特点,连坐姿都挺拔了不少。初叁的小林笑着展示她的笔记:"上周学《诗经》,正好喝的是古树红茶,那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突然就懂了。"
窗边的茶席上,几个学生正轮流执壶。水流顺着杯壁缓缓而下,他们盯着茶叶在杯中舒展的模样,那专注劲儿比做实验还认真。说来也怪,自从茶具搬进教室,那些老走神的学生反而能静心听完整节课了。
历史老师老陈最近总爱端着茶杯在走廊转悠。他发现学生们在茶香中听唐宋商贸史特别来劲,有时讲到茶马古道,还让学生传看不同茶区的样本。有次下课铃响了,居然有学生追出来问:"老师,下节课还带茶吗?"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总有毛手毛脚的孩子打翻茶海,教室里整天湿漉漉的。后来学生们自己定了规矩:谁洒了水就负责给全班续杯。没想到这个土办法真管用,现在整个教室总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
最让班主任李老师惊喜的是,班里那个总低头玩手机的男生,自从当了茶艺课代表,居然开始研究陆羽的《茶经》。上周他带着自家茶园的白茶来分享,讲起茶叶采摘头头是道,把来听课的家长都镇住了。
春风裹着新茶的气息穿过走廊,几个女生正围在走廊茶席前比较着不同水温对茶汤的影响。她们小心地抿着茶汤,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两笔。那个认真劲儿,让人恍惚觉得这不是在中学走廊,倒像在哪个老茶人的雅集上。
或许教育的本质就是这样——不是把知识硬塞进脑袋,而是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体验中自然生长。当茶香与墨香在教室交融,当千百年的文化在杯盏间流淌,这些年轻的生命正用最特别的方式,与脚下这片土地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