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大学城学生约茶,校园周边茶座相约

发布时间:2025-11-05 08:09:37 来源:原创内容

西宁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事儿吧,最近在校园里挺火的。上周四下午没课,我被室友小林拉着去了校门口那家新开的“拾光茶舍”。推开门就闻见一股淡淡的桂花乌龙香,店里坐着七八个同学,有的对着笔记本电脑敲字,有的叁叁两两小声聊着天,玻璃杯里漂浮着翠绿的茶叶,氛围特别舒服。

我们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滇红。小林指着斜对角那个穿蓝色卫衣的男生说:“那是经管学院的学长,我上次就是在这儿跟他碰面咨询实习事情的。”她边说边掏出手机在宿舍群里发了条消息:“要不要帮你们带奶茶回去?”没过两分钟,群里刷刷弹出五个不同口味的订单。

茶座成了校园生活的延伸空间

其实像这样的校园周边茶座相约,现在几乎成了我们除教室、宿舍之外的“第叁空间”。比起图书馆要保持绝对安静,这里能低声交流;比起食堂太过嘈杂,这儿又足够清净。上次我遇见文学院两个学妹,她们正围着一本诗集讨论,手边放着冒着热气的茉莉花茶,偶尔传来轻声的笑语。

茶舍老板是个叁十岁左右的西宁本地人,他说学生最爱点的是十八块一壶的无限续杯茶。“很多学生组团来讨论小组作业,一坐就是叁小时。”他擦着茶壶笑道,“最近还有个男生每周固定来两次,总是坐在角落背单词。”我发现他柜台里还备着充电宝和免费奥颈贵颈密码卡,确实很懂学生需求。

这种西宁大学城学生约茶的风气,不知不觉改变着我们的社交方式。以前约人谈事第一反应是“去食堂说吧”,现在更多人会说“要不去茶座坐坐”。透明的玻璃壶在电磁炉上咕嘟咕嘟冒着泡,比奶茶店更适合长时间停留,价格也比咖啡馆亲民不少。

上个月准备创新创业大赛时,我们团队每周三晚上都会固定包个长桌。有次讨论到快打烊,服务员还送了我们一盘瓜子。那种围坐着边喝茶边 brainstorming 的感觉,确实比在教室正襟危坐更有灵感。后来项目书里最出彩的创意,就是在那天晚上聊出来的。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是“伪勤奋”——换个地方玩手机而已。但我见过茶座里那些真实发生的交流:学生会干部在这里讨论活动策划,考研党互相分享复习资料,甚至还有同学在这里完成了第一笔校园文创产物的交易。木桌上那些被茶杯烫出的圆印,好像都在记录着这些悄悄发生的故事。

最近天气转凉,茶舍推出了热乎乎的煮茶套餐。昨天路过时看见几个同学围坐着煮陈皮普洱,陶瓷锅里翻滚着枣红色的茶汤,他们正在商量寒假社会实践的安排。玻璃窗上蒙着薄薄的水蒸气,把那片暖黄色的灯光晕染得格外温馨。这样的校园周边茶座相约,大概会成为我们大学生活里特别温暖的一段记忆吧。

现在我的手机相册里还存着那张照片:周四下午的茶座,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课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旁边放着半杯温热的红茶,小林正低头认真记着笔记。这样的场景,或许比课堂更能体现大学里那种自由、包容的气息。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