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品茶上课,张掖茶艺学习体验
走进张掖丹霞地貌景区旁的茶室时,斜阳正透过木格窗棂洒在陶土茶罐上。穿着苎麻布衣的茶艺师指尖轻点席面,青瓷盏里浮起一缕澄澈的烟。
“这片苔藓焙火的岩茶,像不像七彩丹霞里褐红色的山峦?”她推来茶盏时,手腕翻转的弧度让人想起敦煌壁画里的飞天。的确,茶汤在舌尖化开的层次,竟与窗外层迭的砂岩有着奇妙的呼应——初入口是阳光曝晒后的矿物感,继而涌出深井水般的清甜。
当茶香遇见丹霞
在张掖品茶上课的第叁个清晨,我们带着茶具走进了七彩丹霞景区。同伴们纷纷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时,老师却示意我们静坐:“试试在晨光里冲泡金骏眉,看茶烟如何与朝霞共舞。”当热水注入盖碗的瞬间,赭红色山体恰好被晨曦染亮,茶香混着沙土气息飘散,那种天地人茶合一的震颤,比任何摄影作品都来得深刻。
茶艺导师是位在杭州学过十年茶道的本地人,她总爱说:“张掖茶艺学习体验最特别的,是要学会读茶汤里的地貌。”有次练习冲泡普洱,她让我们观察茶汤颜色变化:“从橙红到琥珀,是不是很像张掖日落时分的色彩流动?”后来每当我端起茶盏,眼前总会浮现戈壁滩上流转的云影。
课程中最让我惊讶的,是发现当地特色的锁阳茶。这种生长在戈壁的植物经传统工艺发酵后,竟能泡出带着枣香的茶汤。晾晒茶叶的农户笑着说:“你们城里人总追求名贵茶种,其实好茶就藏在家乡的风土里。”那天我们围坐在土炕上,看他把新采的锁阳叶铺开,动作里满是与土地相处的智慧。
茶席上的河西走廊
随着张掖品茶上课的深入,我们开始尝试调配融合当地元素的创意茶。有人往白茶里加了沙漠玫瑰,有人用夜光杯盛放冰萃乌龙。最精彩的环节是复原唐代煮茶法,看着茶沫在沸腾的泉水中形成汤花,突然理解为何当年的丝路商队要带着茶饼西行。
结业那天正值小雪,茶室屋檐挂起了冰凌。我们用的最后一道茶是陈年茯砖,深红色的茶汤在粗陶碗里晃动,恍若看见汉使节杖上的红缨在风中飘扬。老师轻声念起“浊酒一杯家万里”,而我们捧着茶碗望向窗外,祁连山的雪峰正映在茶汤之中。
如今回到城市,每当在茶柜里看到从张掖带回的茯砖,指尖还会回忆起搓揉茶叶时的触感。那片土地教会我的不仅是茶艺技法,更是在粗粝自然中保持温柔的生活哲学。或许真正的茶道,本就该带着塞外风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