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鸡西品茗选举选拔工作坊
路过鸡西老城区的时候,总能看到些有意思的招牌。那天傍晚,斜阳把"鸡西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几个字照得发亮,旁边还挂着块新牌子写着"鸡西品茗选举选拔工作坊"。这名字听着新鲜,让人忍不住想推门看看。
玻璃门后头是个敞亮的空间,原木茶桌上摆着整套茶具,墙上却贴着赛程表似的海报。穿亚麻衫的老板正在给客人斟茶,嘴里说着:"咱们这儿啊,就是把喝茶和选拔都变得轻松些。"
茶香里的初印象
头回参与他们的活动挺偶然的。周末下午刚好闲着,就跟着熟人去了工作室二楼的茶室。十来人围坐成圈,面前都摆着白瓷盖碗。主持的姑娘笑盈盈地说:"今天咱们喝叁款黑龙江本地茶,大家随性聊聊感受。"
没有评分表,也没有评委席,就是边品茶边唠嗑。有人说起林区野茶的山场气息,有人比较不同年份的口感变化。说到兴头上,有个大叔直接掏出手机找出去年采茶的照片,大伙儿都凑过去看。这种海选方式真挺特别,像是在茶香里自然筛选出真正懂茶的人。
后来才了解,他们的鸡西品茗选举选拔工作坊每月都有主题茶会。有时候是盲品猜茶,有时候是茶席设计,最热闹的是仿古斗茶会,连年轻人都玩得投入。
茶汤里品人生
常来的王姐告诉我,她在这儿泡了半年茶,慢慢品出了门道。"以前觉得喝茶就是解渴,现在能喝出炒青的火候、揉捻的力道了。"她转动着手里的茶杯,"其实选拔也是这样,急不得,得慢慢品。"
这话让人琢磨。确实,好的选拔不该是急匆匆的筛选,而应该像泡茶那样,给每个人充分舒展的机会。工作室的茶师小陈说,他们最看重的是参与者的成长轨迹:"有人第一次来连茶具都认不全,叁个月后却能准确描述茶汤的层次感。这种进步比天赋更打动我们。"
他们的鸡西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最近在筹备秋茶评鉴季。听说要在传统评审基础上,加入茶艺展示和创意调饮环节。几个老茶客已经在琢磨怎么把东北特色融入茶道,挺期待他们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窗外飘起细雨,茶室里的讨论还热乎着。看着大家专注的神情,忽然觉得这个把喝茶和选拔结合在一起的地方,确实找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茶要慢慢品,人才要细细看,道理原来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