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小巷子里150的爱情,菏泽旧街150元温情故事
菏泽的夏夜总是来得特别迟,晚上七点天还蒙蒙亮。我推着自行车拐进牡丹园后面的小巷,车铃叮当作响。这条巷子我走了叁年,从第一次约会到今天。
巷口修鞋的老张头抬头冲我笑笑:“又来啦?”我点点头,车把上挂着的塑料袋里装着两份炸酱面。往巷子深处走,右手边第叁家就是小月租的房子,每月一百五,屋里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小桌子。
那个下雨的傍晚
记得第一次来这儿是叁年前的夏天。我刚工作没多久,在附近的快餐店认识了小月。那天突然下起大雨,她没带伞,我把伞塞给她就冲进了雨里。没想到第二天她居然沿着我提过的大概地址,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问,找到了我住的地方。
她就站在那个绿漆门的门口,手里攥着迭得整整齐齐的雨伞。巷子很窄,斜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你这人真有意思,”她说,“连个电话号码都不留,害我找了好几条巷子。”其实那时候,我连手机都还没买。
后来我们开始约会,最常去的就是巷子口那家面馆。两碗炸酱面加起来才十五块,老板娘总会多给我们加一勺酱。吃完面就沿着巷子慢慢地走,说些工作上的琐事,或者什么都不说。巷子里的邻居渐渐都认识了我们,修鞋的老张头、开小卖部的李阿姨、还有总是坐在门口晒太阳的王奶奶。
小月住的那间屋子特别小,下雨天还会漏雨。她用一个红色的塑料盆接水,水滴答滴答的声音伴着我们说了很多个晚上的话。她说等攒够了钱,就租个有窗户的房子。我说等发了奖金,就带她去城南新开的商场看电影。
可奖金还没发下来,商场也没去成,我们就在这条巷子里过了叁个夏天。一百五十块的房租,十五块的两碗面,还有那些不用花钱的散步的夜晚。
昨天小月打电话说,她公司要搬去城南了。挂了电话,我看着我们常走的那条巷子,路灯刚刚亮起来,把青石板路照得发黄。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给她送炸酱面。她开门的时候眼睛有点红,桌上放着收拾好的纸箱。我们就在那张小桌子上吃完了面,谁都没说话。巷子里传来邻居家电视的声音,还有小孩子跑来跑去的脚步声。
送我出巷子的时候,她突然说:“其实这一百五十块的爱情,比那些住在高楼里的实在多了。”我回头看了眼那条巷子,修鞋的老张头已经收摊了,小卖部的李阿姨正在上门板。这些零零碎碎的日常,拼成了我们这叁年的日子。
巷子口的灯突然闪了两下,亮了。她站在光里朝我挥手,影子还是被拉得老长,和叁年前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