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学生50元通话3小时
最近在家长群里,有个话题特别火:栖霞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这事儿听着有点意思,我特意找几个相熟的家长聊了聊。
张姐家儿子今年初二,平时住校。上周她收到话费账单吓了一跳——孩子居然用50块钱打了整整3小时电话。她第一反应是孩子是不是谈恋爱了,后来仔细一问,原来是在和同桌讨论物理竞赛题。
这通电话背后的故事
那个周末,两个孩子为了准备市里的物理竞赛,从晚上七点一直聊到十点。张姐说,孩子讲到后面嗓子都哑了,但特别兴奋,因为终于把一道电路题搞明白了。她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心疼,又有点骄傲。
这事儿让我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那时候没有手机,想问题目得跑到同学家。现在想想,学生50元通话3小时,看似花了钱,可能比跑来跑去还省事儿。
不过李老师倒是有不同看法。他在我们这儿教了二十年书,说现在孩子太依赖电话了。“面对面讨论不是更好吗?还能学着看人脸色,练练表达能力。”他这话也有道理,但现在孩子课业重,时间紧,确实难两全。
我邻居小王家的做法挺有意思。他们给孩子定了规矩:学习讨论可以打电话,但得提前说清楚和谁聊、聊什么。每个月给一定的话费额度,让孩子自己安排。这么一来,孩子反而更懂得规划了。
说到学生50元通话3小时,其实不光是学习。有个家长告诉我,她女儿有时会和好朋友通电话,说的倒不是题目,就是聊聊心里话。青春期的孩子,总有些烦恼需要倾诉。
现在想想,栖霞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这事儿,背后是孩子们真实的成长需求。他们在摸索怎么学习,怎么交朋友,怎么度过这个特别的年纪。电话费只是个表象,重要的是孩子们在通过这些方式慢慢长大。
每个家庭都在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管教方式。有的管得严些,有的放得开些,这都很正常。关键是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和需要。
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想:如果能通过这样的通话,帮孩子解决学习难题,或者让他们心情变好,这50块钱花得也挺值。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懂得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看着现在这些抱着手机讨论题目的孩子,突然觉得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我们那时候的烦恼和现在孩子的烦恼,形式不同,但成长的心情大概都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