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学生集结约百人叁小时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3 01:17:30 来源:原创内容

昌都的天气总是带着点儿高原特有的清冽,早晨推开窗就能看见远山顶上的雪线。可今天城东那片草甸子上却热闹得很,远远就能听见年轻人的笑声和脚步声。原来是有个“昌都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活动正在这儿举行,约莫百来个学生叁五成群地聚着,像是在准备什么特别的事。

穿蓝色校服的高中生正蹲在地上整理绳索,额头上冒着细汗。“我们班负责搭帐篷,得赶在中午前弄好。”他边说边比划着,“这‘学生集结约百人叁小时活动’最难的就是分工,得让所有人都动起来。”旁边梳马尾的女生接过话头:“我们组在准备义诊物资,听说待会儿要去村里看望老人。”

草原上的临时课堂

草地上忽然响起吉他声,几个学生围成圆圈坐下。穿藏袍的男孩边调音边说:“其实叁小时能做的事比想象中多。”他弹起熟悉的弦子调,周围渐渐有人跟着哼唱。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在教小孩子认图片上的植物,阳光把他的镜片照得发亮。“你看,这是高山杜鹃,咱们这儿特有的。”

负责活动的老师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这种‘昌都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的活动最难能可贵的是 spontaneity——就是那种自然发生的互动。”他指着正在帮老乡抬水的学生,“你看,他们原本互不相识,现在却像认识了很久似的。”

炊烟升起时的默契

快到正午时,临时灶台飘起炊烟。切菜的学生手法生涩却认真,有个姑娘不小心把土豆丝切成了土豆条,自己先笑了场。旁边负责生火的男生被烟熏得直揉眼睛,却还惦记着提醒同伴:“注意别把盐放重了,刚才那组已经放过一次了。”

“其实‘学生集结约百人叁小时活动’最打动人心的细节,往往就在这些手忙脚乱的时刻。”端着汤锅经过的女生插话,“就像我们组刚开始完全不会生炉子,现在都能教别人了。”她说话时眼里闪着光,锅里的热气把她的脸庞蒸得红扑扑的。

分发餐食时出现了有意思的场面:有学生自发组织起了流水线,碗勺传递得又快又稳。偶尔有人被汤汁溅到校服上,周围立即响起善意的哄笑。那个最早弹吉他的藏族男孩现在正用流利的普通话给老人讲解菜色,阳光把他袍子上的银饰照得闪闪发亮。

活动快结束时,草地上已经立起十顶帐篷,义诊点前还排着队伍。有学生开始收拾器具,动作明显比刚开始熟练多了。最初切坏土豆的姑娘现在能把萝卜切得薄如纸片,她偷偷把第一片成品塞进了好朋友的嘴里。

怀表的时针走了整整叁格,学生们背着行囊陆续离开。草甸上渐渐恢复宁静,只留下几处熄灭的灶坑和整理过的草地。但那些交织的笑声、偶尔跑调的歌声、还有互相提醒注意安全的叮嘱声,好像还轻轻飘在高原的风里。远山的雪线依然清晰,只是夕阳给它镀上了温暖的金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