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街午后品茶时光
那条熟悉的后街
鹤壁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几乎成了我这几年雷打不动的习惯。出了校门往右一拐,绕过那棵总在秋天撒一地金黄的老槐树,就进了这条不算宽阔,却总飘着食物香气和生活气息的小巷。
说它是巷子,其实更像是一条被时间遗忘的缝隙。左边是学院高高的、爬满了常青藤的围墙,右边则挤挤挨挨地开着各色小店。卖麻辣烫的、剪头发的、修手机的,还有两家总在放不同流行歌的奶茶店。但我的目的地,永远是巷子深处那家连招牌都有些斑驳的“静心茶舍”。
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话不多,见我来了,只是点点头,手上泡茶的动作不停。我总爱坐在靠窗的那个老位置,木头的窗框漆色已经磨掉不少,露出原本的木纹。从这里望出去,能看到学生们叁叁两两地走过,偶尔还能听到她们讨论课业或是八卦的零星话语,年轻,有活力,真好。
午后叁点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格,在旧木桌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茶端上来了,是简单的茉莉花茶,白色的花瓣在浅绿的茶汤里打着旋儿,一股清甜的香就飘了上来,不浓,但足以让人静下来。我捧着温热的杯子,常常就这么发一会儿呆。
茶香里的日常
在这儿,你不必思考什么人生大道理。有时就是看着茶叶慢慢舒展开,有时是听着隔壁桌一对小姐妹叽叽喳喳地说着系里的新鲜事,有时只是感受着阳光在手臂上移动时那一点点温度的变化。这种学院后街午后品茶时光,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充电”。
我记得有个周叁下午,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茶舍里就我和老板两个人,他正在不紧不慢地擦拭茶具,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戏曲。雨点敲在瓦片上,又顺着屋檐滴落,声音清脆。那一刻,心里所有因为赶论文而积攒的焦躁,好像都被这雨声和茶香给洗掉了。什么数据、什么模型,都暂时被关在了门外。我忽然觉得,能拥有这样一段什么都不用急的时光,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当然,也不总是这么安静。更多的时候,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杂音”。外卖小哥急匆匆跑进来取单的脚步声,隔壁奶茶店促销的广播声,还有学生们青春洋溢的笑闹声。这些声音和茶舍里舒缓的古筝曲奇异地混合在一起,一点也不觉得吵,反而让人觉得踏实、热闹。这大概就是市井生活的魅力吧,它不刻意营造某种氛围,一切都很自然。
鹤壁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喝的其实不单单是茶。喝的是一种熟悉的安心感,一种从书本和屏幕前暂时抽离出来的自由。你不用刻意去“享受”生活,你就身在生活之中。
茶杯快见底的时候,我会再续上热水。看着那原本沉在杯底的茶叶,又被水流带动着,轻轻舞动起来。就像我们,也需要这样一段学院后街午后品茶时光,在忙碌的间隙里,给自己一个重新舒展的机会。窗外的光线渐渐变得柔和,我知道,是时候该往回走了。带着一身淡淡的茶香,和一颗被熨帖得平平整整的心,重新扎进那个充满烟火气的、真实的世界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