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街茶座小叙
傍晚时分,巴彦淖尔女子学院后街的梧桐树下,我推开那间名为"拾光"的茶室木门。风铃叮当作响,老板娘从茶海前抬头,眼角弯成熟悉的弧度:"还是老位置?"
临窗的藤椅还保留着午后的余温,紫砂壶嘴正吐出袅袅白雾。隔壁桌几个穿院服的女孩凑着头分享手机视频,银铃般的笑声惊动了柜顶打盹的狸花猫。这种市井里的鲜活,总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初遇这条街的光景——那时老板娘刚盘下店面,我还是个总把乌龙茶泡出苦味的毛头小子。
茶香里的旧时光
"尝尝新到的凤凰单丛。"老板娘推来一盏蜜糖色的茶汤,杏香随着水汽在鼻尖绽放。她总说这条街是城市的留声机,记录着学院里一茬茬姑娘们的青春。确实,墙上相框里镶着历届茶艺社的合影,从胶片泛黄到数码高清,变化的像素里不变的是栀子花般的笑颜。
常坐角落的老先生忽然敲着棋盘感叹:"当年我教声乐课的时候,这后街哪有这么多奶茶店。"他指着窗外霓虹闪烁的街对面,"原来是个租书店,女生们排队借琼瑶,现在..."话没说完就被布丁犬的吠声打断,穿汉服的学生正弯腰给它系铃铛。
茶室总在这样琐碎的对话里切换时空。有时候觉得,学院后街茶座小叙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既保留着旧书签般的雅致,又不断被年轻的手掌焐热。就像此刻砂铫里翻滚的泉水,既是陆羽《茶经》里的松风,也倒映着窗外共享单车的流影。
杯中照见人间事
穿杏色针织衫的姑娘第叁次看表时,茶室的风铃又响了。进来的是个满头大汗的男生,怀里护着被雨打湿的画筒。"毕业设计赶完了?"老板娘熟稔地递去毛巾。原来这是美院的常客,总来等女友下课,两人总坐在东南角改设计稿。
看着男生从画筒抽出装帧精美的绘本,姑娘忽然红了眼眶。绘本主角是只总在茶室蹭食的流浪猫,最后一页写着:"谨以此书纪念我们在拾光茶室度过的一千零一个黄昏。"
布丁犬不知何时凑过来,湿鼻子轻触姑娘的手背。她破涕为笑时,窗外的雨恰好停了,夕照给茶海镀上金边。这样的故事在茶室里不算稀奇,就像老茶客常说的:茶盘方寸之地,照见的何止茶水,更是浮世悲欢。
暮色渐浓时我准备结账,却发现账早已被那对年轻人结过。"说是谢我这些年的收留。"老板娘擦着茶海轻笑。走出茶室,学院晚课钟声正撞碎暮云,后街的灯火次第亮起,像落入人间的银河。或许明天该带那饼收藏的普洱茶来,我想,这样的黄昏值得更好的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