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汽车东站有小巷子吗,揭阳汽车东站附近有巷子吗
对于车站周边的那些巷弄
昨天路过揭阳汽车东站,突然被一位拉着行李箱的阿姨拦住问路。她操着外地口音问我:"同志,这车站后头有没有能穿过去的小巷子?听说走巷子能省十来分钟路程。"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问住了。
说实话,作为本地人,虽然经常在汽车站周边活动,但真正留意巷子这种事,平时根本不会特意去记。我指着车站西侧那片老居民区告诉她:"您往那边走试试看,我记得有几条窄道,不过具体通不通还得现场看。"阿姨道谢后拖着箱子往前走,我却因为这个简单的问题陷入思考。
后来我特意在车站周边转了转。揭阳汽车东站建成有些年头了,最早这里算是城郊,如今早已被城市发展包围。车站正门对着宽阔的马路,车来车往很是热闹。但转到车站背面和侧面,确实藏着不少岁月的痕迹。
在车站西侧,我找到两条并排的巷子。宽度刚够叁轮车通过,地面铺着老式的水泥板。午后阳光从两侧楼房间斜照进来,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染成淡金色。巷口杂货店的老板正坐在藤椅上看报纸,手边的收音机放着潮剧。
"老板,这巷子能通到后面的居民区吗?"我凑上前搭话。老板抬抬眼皮,用本地方言回道:"左边这条走到头右转,能穿到长平路。很多赶时间的人都这么走,比绕大路快得多。"他顺手从冰柜里取出瓶矿泉水,"要带水吗?前面可没商店了。"
继续往前探索,巷子在中段有个分叉。右侧巷墙爬满叁角梅,几户人家把花盆摆在窗台,绿萝枝条垂到半空。左侧巷子稍宽些,能看到尽头闪烁的车流灯光。这种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径,确实给行人提供了不少便利。
在巷子深处遇到位正在收被单的大姐,她在这住了二十多年。"以前这些巷子都是泥巴路咧,"她抖着被子上的灰尘,"后来才铺了水泥。早上七八点最热闹,赶车的、买菜的都从这儿过。"
我注意到巷子两侧的房屋大多保持着旧式格局,有些门楣上还保留着当年的雕花。虽然墙壁经过多次粉刷,但墙角青苔和磨损的石阶依然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这些巷子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默默承担着分流人群的功能。
转到车站东侧,情况又不太一样。这边是后来规划的商业区,巷子少了很多,仅存的几条也相对宽敞整洁。便利店店员告诉我,虽然东侧巷子数量不如西侧,但有条巷子直接连通公交枢纽站,对换乘的旅客特别方便。
站在巷口观察了半小时,果然看到不少拖着行李的游客从这里穿行。有个小伙子边走边看手机导航,走到巷子中间突然停下,对着墙上的手绘地图确认方向。原来居民们自发在墙上画了简易指引,标注了通往不同区域的路线。
这些巷子虽然不起眼,却构成车站周边独特的交通网络。本地人熟门熟路地穿行其间,外地旅客则往往要依赖问路或导航。不过现在手机地图更新快,很多小路都能显示出来,倒是方便了不少人。
夕阳西下时,我再次经过车站西侧的巷子。放学的小孩追逐着跑过,买菜回来的居民互相打着招呼。巷子口的灯陆续亮起,炊烟味从某扇窗户飘出来。这时才体会到,这些看似普通的巷子,不仅是便捷通道,更承载着市井生活的温度。
那位问路的阿姨要是现在再来,我肯定能给她指条明路了。不过也许她早就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了最适合的那条小巷。城市就是这样,总会在不经意的地方,给人留下充满烟火气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