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旧街转角两百元的温情
海城的老巷子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我总爱在傍晚时分来这里转转,看着炊烟从瓦房间袅袅升起,闻着谁家飘来的饭菜香。直到那天在巷子深处,听见两个老人家坐在门槛上闲聊,说起"两百块钱的爱情",我才真正读懂了这条巷子的故事。
李大爷的修理铺就开在巷尾,每天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像是巷子的心跳。陈奶奶的裁缝店在对门,两个人隔着不到五米宽的巷子,一个修钟表,一个改衣裳,就这样过了大半辈子。据说四十年前,李大爷用攒了半年的两百块钱,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每天载着陈奶奶上下班。那时候的两百块啊,可是个大数目。
旧街转角的温情
现在的旧街转角,还能看见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靠在墙边。李大爷说舍不得扔,那是他们青春的见证。陈奶奶听到这话总会撇嘴:"破铜烂铁占地方。"可每次下雨,都是她第一个跑出去给车子盖塑料布。
我常看见李大爷修完最后一块表,晃晃悠悠穿过巷子,把温在怀里的烤红薯递给陈奶奶。陈奶奶则会递过来刚缝好的棉袄,针脚密密的,像把整个冬天的暖意都缝了进去。他们从不说爱,可这条巷子里的每块青石板都记得,那些藏在针头线脑里的深情。
有天傍晚,我去取修改的裤子,正好听见他们在拌嘴。原来李大爷偷偷给陈奶奶买了条丝巾,花了两百多。"你这老头子,尽乱花钱!"陈奶奶嘴上埋怨,手却轻轻摸着丝巾上的绣花,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李大爷嘿嘿笑着,转身去修一台老座钟。我在旁边看着,忽然明白了什么叫"旧街转角两百元的温情"。
后来巷子要改造了,好多老街坊都搬走了。可李大爷和陈奶奶还守着他们的铺子,一个修表,一个缝衣。有年轻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搬,李大爷说:"在这条巷子里,两百块钱能买一辈子。搬到高楼里,两百万也买不到这样的日子。"
如今我依然常去那条巷子,听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看着阳光从屋檐的缝隙漏下来,洒在两个老人花白的头发上。或许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不需要惊天动地,只是在海城巷子里,用两百块钱开的头,然后用一辈子的时光,慢慢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