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金坛大学生怎样约
金坛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
前几天在金沙广场喝咖啡,听见隔壁桌两个大哥在聊这事。一个说现在的大学生都宅在宿舍打游戏,另一个却说周末在吾悦广场总能遇到成群结队的学生。这事挺有意思,让我想起去年帮表弟找家教的事。
其实在金坛要想接触到大学生群体,首先得知道他们常去哪。城南的大学城附近有条小吃街,下午四五点以后特别热闹。奶茶店门口总是叁叁两两站着等单的学生,穿着宽松罢恤和运动裤,肩上斜挎着帆布包。要是想去搭话,聊最近新开的火锅店或者共享电单车停车点,可比直接问"能不能交个朋友"自然多了。
我表弟那时候想补高等数学,我就在小吃街的便利店门口贴了张手写启事。特意用了浅蓝色的便利贴,字写得工工整整,留了微信二维码。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叁个学生来加,其中一个还是学生干部,说可以帮我发到年级群里。
现在年轻人沟通方式和我们那会儿真不一样了。他们更习惯先在线上聊几句,觉得投缘才会约线下见面。有次我问那个学生干部,她说现在同学们都比较谨慎,突然的线下邀约容易让人紧张。反而是在二手群、拼单群这些日常场景里,慢慢熟悉起来更自在。
说到金坛大学生怎样约,其实关键不在于"约"这个动作,而在于创造自然的交集。比如华罗庚公园周末经常有学生写生,体育场晚上也有跑步的。要是你也去运动,带瓶水坐在场边休息时,很自然就能聊起来。重要的是别显得太刻意,现在的年轻人对目的性太强的接近特别敏感。
去年寒假前,我在全民健身中心遇到个戴眼镜的男生,他正对着手机查羽毛球教学视频。我正好经常打,就给他示范了两个动作。后来他主动问我能不能每周陪练一小时,按家教标准付钱。你看,有时候展现你的特长,比绞尽脑汁想怎么开口更有用。
现在很多本地商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大学城周边的书店会办读书分享会,奶茶店搞桌游夜,这些都是结识学生的好场合。重要的是把自己当成参与者,而不是专门去"约人"的。我见过有人带着相机去这类活动,主动帮大家拍照,后来建了个相册群,慢慢就融入了他们的圈子。
其实说到底,在金坛想认识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他们虽然年轻,但见识可能比我们还广。把对方当作平等的朋友来相处,找到共同的兴趣点,比如最近很火的短剧,或者金坛新开的网红书店,这些都比刻意的搭讪管用得多。
最近天气转暖,听说钱资湖那边周末有很多学生在骑行。要是你也喜欢骑车,不妨约上叁五好友去转转。保不齐在休息站买水的时候,就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缘分这事吧,有时候越不强求,反而来得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