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新到一个城市怎么找玩的你懂的,鄂州初来乍到如何寻趣处
刚来鄂州那会儿,下班后站在陌生街头确实有点懵。周围都是说着本地话的行人,店铺招牌也透着陌生感,那种想找地方放松却不知从何下手的心情,我太懂了。
后来发现有个特别管用的法子——跟着本地人的饭点走。那天下午六点多,看见叁叁两的上班族都往一条巷子里钻,跟着进去才发现里面藏着家烧鸭面馆。老板案板上摞着油亮亮的烤鸭,汤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学着前头大哥要了碗招牌面,浇头给得实在,汤头鲜得眉毛都要掉了。结账时和收拾碗筷的阿姨搭话,她顺手给我指了斜对面的糖水铺:“他家红豆沙熬得绵,你们年轻人肯定喜欢。”
菜市场里藏着城市体温
周末起个大早去逛菜场绝对是正经事。吴都古肆附近的早市,摊主会把菱角、藕带这些水灵灵的时鲜摆在外头,买菜的阿姨会捏捏莲蓬看新不新鲜。我在豆腐摊前犹豫买哪种时,旁边奶奶主动推荐:“他家千页豆腐做得好,凉拌炒菜都行。”跟着买了半斤,果然嫩滑。临走时豆腐摊老板还说周叁会做新鲜豆皮,让我到时候再来。
这种笨办法反而最有效。有回在面店听邻桌聊起江滩公园的夜景,第二天特地赶在日落前过去。长堤上早就聚满了散步的人,遛狗的大叔、放风筝的小孩、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各自占着地盘。找了个石凳坐下,看对岸灯火慢慢亮起来,江风把白天的燥热都吹散了。这比查任何旅游攻略都来得真实。
鄂州公交系统挺方便,我习惯周末随便跳上一辆公交漫无目的地坐。有次在古城路听见几个学生讨论葛山风景区的梅花开了,第二天就带着相机上山。半山腰的梅林确实开得热闹,老远就闻到清香。还误打误撞找到了林子里卖桂花糕的婆婆,她在这摆摊十几年了,做的米糕软糯不粘牙。
现在周末约同事去打羽毛球,场地就是单位大姐推荐的。打完球她带我们去吃巷子里的吊锅,炭火煨着土鸡汤,锅边贴着玉米饼。围着锅灶聊天时才知道,鄂州人把这种小聚叫做“凑暖”,倒是很形象。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节奏,鄂州也不例外。它可能不会把精彩都摆在明面上,但只要你愿意花点心思,那些藏着的趣味就会慢慢浮现。就像我后来在社区公告栏发现的书画班,在便利店老板娘那里听来的周末市集,都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所以别着急,给自己和这座江城一点互相了解的时间。从明天早上的热干面开始,从下次散步时多拐进一条陌生小巷开始。鄂州这座城市,正等着你把它的好玩之处一个个找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