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大学门口暗号变了,校门暗语悄然更新
一段青春记忆的终结
前两天刷朋友圈,突然看到学弟发了这么一条动态:“铁岭大学门口暗号变了,校门暗语悄然更新,我的青春好像也跟着结束了。”配图是校门口那棵歪脖子树,树下站着几个茫然的新生。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半天,手里的奶茶突然就不甜了。
说起铁岭大学的暗号,那可是比学生证还重要的身份象征。我入学那年,老生神秘兮兮地传授经验——想进校门得对上暗号。说是为了安全,其实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仪式。新生报到那天,我紧张兮兮地走到校门口,保安大叔笑眯眯地问:“今晚月亮圆不圆?”我憋红了脸才想起该接:“比煎饼果子圆。”大叔大手一挥:“进去吧,记得明天去领学生证。”
这种看似幼稚的把戏,却成了我们大学四年最温暖的记忆。每到期末,暗号会变成“复习到几点”;毕业季又变成“前程似锦”。有次我忘带学生证,对着保安脱口而出当时的暗号“食堂肉包香”,大叔笑着摇头:“换啦,现在是'图书馆亮着灯'。”你说这暗号变了多少次?恐怕只有那棵歪脖子树记得清。
最绝的是去年校庆,暗号变成了“铁岭大学最棒”,结果那天进出校门的学生都扯着嗓子喊这句话,路过的公交车司机都跟着乐。这种不成文的规矩,反倒成了连接每个铁大人的纽带。现在想想,那些看似无聊的对话里,藏着的都是青春的密码。
可是现在,听说新生已经不用对暗号了。校门口装上了人脸识别系统,嘀一声就能进。学妹在电话里说:“师兄,现在进门比取快递还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啊,少了那种笨拙却真诚的交流,少了保安大叔说“暗号对了”时眼里的笑意。
其实想想,铁岭大学门口暗号变了也是必然。时代在进步,安全措施要升级,这些都理解。只是偶尔会怀念那个需要对口号的下午,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校门口,我们像特务接头般压低声音,然后相视一笑。那些暗号变得再频繁,也变不掉属于铁大人的默契。
昨天特意回了趟学校,果然看见崭新的闸机亮着蓝光。正要离开时,突然听见保安大叔对新生说:“新系统用着还习惯吗?”那孩子挠挠头:“就是太快了,都没机会跟您说句话。”大叔眨眨眼:“那你记着,以前的暗号我都存着呢,想听随时来。”
看来,有些东西看似变了,其实还好好留着。就像校门口那棵歪脖子树,年年都在那里,看着一茬茬的学生来了又走,听着暗号换了又换。铁岭大学门口暗号变了,但属于铁岭大学的故事,永远都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