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小巷深处150元的温情故事
巷子口那家修鞋摊的老张头常说,这巷子里的故事啊,比他自己纳的鞋底子还厚实。可不是嘛,就在上个礼拜,我在这儿遇见了小王和小李。
那天飘着点毛毛雨,青石板路湿漉漉的。小王蹲在巷子中间那棵老槐树下,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还有张五十的。小李站在旁边,红着眼睛笑:“你就非得今天买那对耳环吗?”
那一百五十块钱的来历
原来他俩都是附近餐馆的服务员。小王为了给小李过生日,硬是连着帮同事顶了叁个夜班。那一百五十块,是他额外挣来的辛苦钱。小李知道后,死活不肯要。“你当我不知道你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吗?”她说着,声音有点哽咽。
两人在雨里推来推去,最后小王说:“那这样,咱不去商场了。前面刘奶奶的杂货铺里,不是有对玻璃耳环吗?就要那个,十五块。”小李噗嗤笑了,眼泪却掉得更凶。剩下的钱,他们给巷子尾独居的刘大爷买了副护膝——老爷子冬天总说膝盖疼。
巷子还是那条巷子,青砖灰瓦,墙头的狗尾巴草在风里摇啊摇。可你走进去,能闻到生活的味道,是炊烟混着饭菜香的踏实。这里不讲究排场,不讲什么浪漫套路,就是两颗心贴着心,实实在在地为对方着想。
后来我又碰见他们一次,在小巷深处的面馆里分一碗阳春面。小王把荷包蛋夹给小李,小李又悄悄把肉丝拨回去。老板娘看在眼里,默默给他们多加了一勺汤。这条巷子见证的,正是这种细水长流的温情故事。
如今那对玻璃耳环还戴在小李耳朵上,阳光底下会闪着淡淡的光。巷子里的人们都说,那光啊,比真钻石还亮。毕竟在这条普普通通的小巷里,最珍贵的东西,从来都不是用价钱来衡量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