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同城约初中生500元,林州学生相约500元见面
这几天在本地论坛闲逛,看到一条挺扎眼的信息:“林州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说真的,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啥意思啊?现在的小孩都在网上搞些啥名堂?
正好我家对门住着个初中生,叫小磊。有天在电梯里碰到,我就半开玩笑地问了句:“你们同学之间,有没有人搞什么‘林州学生相约500元见面’这种活动?”小磊一听就笑了:“叔,你说的这个啊,我们班群里也有人发过。”
事情原来是这样
小磊告诉我,这压根不是我想的那种乱七八糟的事。其实就是几个初中生组织的周末学习小组,找个安静的地方一起写作业、复习功课。那500块钱呢,是平摊的场地费和资料打印费,每人出个二叁十,凑在一起刚好五百左右。“我们班学霸组织的,去的人还挺多呢!”小磊说这话时眼睛亮亮的。
我这才恍然大悟。想想也是,现在的孩子压力大,一个人在家学习容易分心,聚在一起反而能互相督促。不过用“林州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这种标题,确实容易让人误会。小磊挠挠头:“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吧,现在不都讲究标题党嘛。”
这让我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也经常和同学凑在谁家里写作业。那时候没这么多讲究,就是几张桌子拼一起,热热闹闹的。现在的孩子倒是挺会安排,还知道租个专门的场地。
小磊说他们这个学习小组效果不错,上次月考,参加的同学数学平均分提高了十分左右。“就是有个问题,”他有点苦恼,“现在模仿的人多了,有的根本不是为了学习,就在那儿玩手机。好好的一个林州学生相约500元见面的活动,快变味了。”
听到这儿,我不禁在想:这事到底靠谱不?家长们知道吗?小磊说他爸妈开始也不同意,后来看到成绩上来了,才勉强答应。但要求必须去正规的自习室,不能随便找个奶茶店凑合。
说实话,这种学生自发组织的行为,确实挺锻炼人的。从找场地、收钱到安排学习内容,都得自己动手。但风险也不小,万一遇到骗子,或者场地不安全,那就麻烦了。
我建议小磊,下次可以在标题上写清楚点,比如“林州学生周末学习小组”之类的。他点点头:“是啊,我们也在改进。不过现在竞争激烈,不写‘500元’都没人点进来看。”
看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连初中生都得学着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这件事给我的感触挺深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情况,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引导。
后来再看到“林州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这样的信息,我都会多想想:也许背后就是个普通的学习小组呢?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能加上“学习”两个字,不就省去很多误会了吗?
这件事让我想起一个道理: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就像这个“林州学生相约500元见面”,乍一听挺吓人,了解之后才发现,其实就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当然啦,作为大人,我们还是要多关注孩子们在做什么。该放手时要放手,该把关时也得把关。毕竟,成长这条路,既需要空间,也需要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