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桐城男人常去的小巷子

发布时间:2025-11-06 08:54:10 来源:原创内容

要说咱们桐城男人最爱去哪儿,那几条弯弯绕绕的小巷子准能排上头一份。这些巷子啊,就像老树盘错的根须,深深扎在城北的青石板路下面。您要是傍晚时分过来瞧,保准能遇见熟面孔——张师傅端着搪瓷缸子从油条铺子晃出来,李大爷拎着鸟笼在巷口槐树下打盹,还有刚下工的王家老叁,裤腿沾着木屑就往巷子深处的面馆钻。

巷口飘着的烟火气

巷子口那家烧饼炉子,总在下午四点准时冒出焦香。胡老板的擀面杖敲得案板啪啪响,等着买烧饼的队伍能排到公共水龙头那儿。住叁巷的老周每天雷打不动要来两个,“你嫂子就嫌我好吃这口”,他边说边掰开烫手的烧饼,芝麻簌簌往下掉。其实谁不知道呢,是他自己惦记这味儿,顺便能和街坊唠唠五金厂改制的事。

再往里走,墙根蹲着下象棋的老几位。剃头匠老孙的剃头挑子常年支在棋摊旁边,他说这儿热闹,“比守着冷清店面强”。主顾往藤椅一坐,推子嗡嗡响着,还能听见楚河汉界的战况。有时车马炮杀得正酣,剃头推子就停在半空,急得等待剃头的人直跺脚:“孙师傅,我这后脑勺还等着见人呢!”

藏着故事的旧门板

有些褪色的木门背后,藏着不少桐城男人心照不宣的默契。比如第七个巷拐角那扇绿漆门,推开能闻到陈年酒香。刘老爷子总在檐下摆两张小凳,过路的老伙计自然而然地坐下,也不多话,就着搪瓷碗喝两口自家酿的米酒。酒是浑浊的,话是零碎的,可这份自在,五星级酒店的大堂还真给不了。

裁缝铺的林师傅最爱念叨:“这条桐城男人常去的小巷子,比我那本时装图册还懂潮流。”他说的潮流,是能看见赵家儿子第一次穿西装时的拘谨,也能看见钱家老汉把中山装改给孙子当校服。那些挂在墙上的皮尺量过叁代人的腰围,巷子里的脚步声听着男孩变成父亲。

要说最热闹还数雨天。雨帘顺着瓦檐织成水幕,男人们挤在修车铺的雨棚底下,看老王补自行车胎。打气筒嘶嘶作响间,话题能从足球赛聊到孩子月考。偶尔有穿高跟鞋的妇女提着菜篮小跑经过,这群人齐刷刷侧身让路,不知谁调侃句“刘嫂子这步伐比刘翔还快”,溅起满巷笑声。

暮色渐浓时,各家厨房的油烟味混成特殊的信号。炒锅滋啦响过叁巡,就会有人朝巷子深处喊:“老陈!你家高压锅喷气半小时啦!”被点名的男人这才慌慌张张往家跑,身后飘来善意的哄笑。这些此起彼伏的吆喝,比手机铃声管用得多。

如今新城区的霓虹灯越来越亮,可桐城男人还是爱往这些巷子里钻。你说不清他们究竟迷恋什么——或许是豆腐脑摊子永远咸淡刚好的味道,或许是理发师傅永远记得你偏分的朝向,又或许,只是贪恋那份走着走着就能撞见半辈子交情的踏实。这些被岁月磨得光亮的石板路,早就成了他们另一种形式的客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