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同城喝茶上课,迁安本地品茶学习交流
这几天总听朋友提起迁安同城喝茶上课的事儿,说是有老师专门教茶道,我一听就来劲了。这不周六下午,我就按着导航找到老城区的茶艺馆,推门就闻到满屋茶香。
教学点设在二楼,十来个人围着长条茶桌坐着。教茶的是个穿棉麻褂子的老师傅,手里正拎着紫砂壶慢慢冲泡。他看见我站在门口,笑着招手:"来得正好,这泡迁安本地的栗香红茶刚出汤。"
茶杯里的家乡味
老师傅说咱迁安产茶历史能追溯到明代,北边山区雾气重,出的茶叶别具风味。他让我们先闻干茶香,再观茶汤色,最后分叁口慢饮。说来奇怪,同一泡茶,在座每个人尝出的滋味竟都不太一样——有人说带果香,有人尝出蜜味,而我真真切切品到了板栗香。
坐在我旁边的大姐是开茶馆的,她说来这儿学了叁期,现在客人都说她泡的茶特别顺口。对面戴眼镜的年轻人接话:"我在北京工作,每次回来都盼着这口茶。这不专门调休来上课,想把咱们迁安茶文化带到公司去。"
老师傅又在演示如何控制水温。他说迁安水偏硬,泡本地茶反而合适,这倒解了我多年的疑惑——为啥同样的茶叶,在外地就泡不出这个味儿。
茶香里的烟火气
中场休息时,大家端着茶杯随意闲聊。穿校服的高中生说想考茶学专业,退休教师分享着收藏的老茶具,还有个宝妈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这种迁安本地品茶学习交流的氛围,让人感觉特别踏实。
老师傅拿出几种不同年份的茶叶让我们对比。2018年的迁安绿茶已经转化出淡淡药香,而新茶则鲜爽扑鼻。他说存茶就像记录时光,每个阶段都有独特风味。这话让我想起老家阁楼里那个陶罐,是不是也该找出来存点茶叶了。
窗外的夕阳斜照进来,茶桌上升腾的水汽闪着金光。此刻突然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花整个下午坐在这里,或许不止为学手艺,更是找个让心静下来的地方。
临走时老师傅送每人一小包茶样,叮嘱要用心冲泡。我把茶包小心收进包里,盘算着明天就去买套茶具。这迁安同城喝茶上课确实有意思,既长了见识,又结识了不少爱茶的同好。下次课在周叁晚上,得提前把时间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