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周边学生易联系吗
最近和朋友聊天,他刚好有个推广项目想找大学生合作,顺口就问我:"你说这福州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 这话倒把我问住了。虽然经常路过那边,但真要说和学生们搭上线,心里还真没底。
带着这个疑问,我特意跑了趟大学城。说实话,第一印象挺震撼的——旗山校区那片,师范、医科、工程,各大高校挨得那叫一个近。教学楼、宿舍楼林立,路上来来往往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光看这人流量,感觉应该挺容易接触到学生的。
校园里的机会与门槛
我试着往生活区走了走,食堂门口、宿舍楼下倒是有不少海报栏,贴满了各种社团活动、兼职信息。不过仔细想想,要是外来的商家想直接在这儿贴广告,估计得通过学校审批,这道手续就不太简单了。
正好碰上几个坐在石凳上休息的同学,我就凑过去聊了聊。他们挺健谈的,说平时确实会通过海报了解一些校外信息,但更依赖微信群和校园础笔笔。"很多活动都是辅导员在班群转发,或者社团自己建群通知。"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这么告诉我。
看来啊,表面上看学生们都在一起上课生活,但真要联系他们,还得找到合适的渠道。每个学校、每个学院甚至每个专业,好像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线上渠道或许更直接
后来我琢磨了一下,既然线下途径有限,那线上呢?我特地下载了他们在用的校园础笔笔,发现里面分类真细致——有二手交易、拼车出行、社团招募,连各个学院的专属板块都有。
这么说吧,想联系特定专业的学生,比如美术系的或者计算机学院的,通过这些专属板块可能更精准。不过前提是得先搞清楚各个学校都用什么平台,这些平台对外人开放到什么程度。
我有个做文创产物的朋友,去年就想来找学生做产物体验官。他当时也头疼该怎么联系合适的人,后来是通过学生会牵线,才找到了几个感兴趣的同学。
这么看来,直接联系单个学生可能不太容易,但如果通过学生组织或者校园社团,事情就会顺利很多。毕竟学生们更愿意相信来自同学或学校的推荐。
现在想想,刚开始觉得"福州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深入了解后才发现里面有不少门道。地理位置集中是优势,但想有效触达他们,还真得花点心思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沟通方式。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那到底周边学生易联系吗?我觉得吧,难易程度取决于方法。硬闯肯定不行,但如果能找到他们习惯的渠道,比如通过校内组织合作,或者利用他们常用的线上平台,事情就会容易很多。
这次跑一趟挺值的,至少弄明白了一点:想和大学生们建立联系,最重要的是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入他们的圈子。毕竟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沟通的舒适度和信息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