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金昌微信附近人约500元
今晚加完班已经十点半了,拖着快散架的身子走到小区门口,路灯下几个年轻人正凑在一起看手机。隐约听见他们说“金昌微信附近人约500元”,我忍不住皱了皱眉。这半年在金昌出差,好像走到哪儿都能碰到讨论这个话题的人。
上周叁在建设路那家面馆,隔壁桌两个穿着工装的大哥边吃炒面边聊天。“你说这事儿靠谱吗?我同事前天试了,回来直说亏大了。”戴蓝色安全帽的大哥吸溜着面条,“说是金昌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结果去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些藏在屏幕后的故事
住在同一家宾馆的老张给我讲过他的经历。他来金昌做设备安装,老婆孩子在老家。有天晚上实在太无聊,就打开了微信附近的人。“好几个人主动打招呼,开口就是明码标价。”老张点了根烟,“但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你说这万一遇上骗子或者...”他没把话说完,只是摇摇头。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人人手机都不离手。上班路上、吃饭间隙,甚至睡前最后一眼,看的都是那块发亮的屏幕。微信把陌生人拉得这么近,近到仿佛触手可及。可有时候又觉得,这种“近”反而让人更看不清了。
我认识的一个外卖小哥说得实在:“送餐经常看到有些酒店楼下,有人拿着手机来回转悠,一看就是在找人。有一次我还听见两个年轻人在电梯里吵架,女的质问男的怎么又在看附近的人。”小哥叹了口气,“这功能本来挺好的,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了?”
金昌这座小城,夜生活不算丰富。晚上九点过后,街上就冷清下来。可手机里的世界却刚刚开始热闹。滑动、点击、发送,简单的几个动作,就能找到愿意陪你聊天的人。只是当话题转到“金昌微信附近人约500元”时,味道就全变了。
有个在社区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最近接到类似的纠纷调解明显变多了。“有的是被骗了钱,有的是夫妻因为这个闹矛盾。”她说现在每次做普法宣传,都会特意提醒老年人注意网络交友,没想到现在年轻人反而更需要提醒。
昨天路过人民广场,看到几个中学生坐在台阶上玩游戏。突然想起我们那个年代,放学后是在操场上踢球,在图书馆看漫画。现在孩子们更习惯在虚拟世界里寻找乐趣。这倒不是说哪种方式更好,只是变化来得太快,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说到底,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就像微信附近的人这个功能,用来结交新朋友本来挺好的。但一旦和“金昌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这样的交易扯上关系,事情就复杂了。也许我们该想的不是怎么屏蔽这些功能,而是怎么在数字时代守住该有的界限。
窗外的路灯还亮着,那几个年轻人已经散了。我打开微信,看着附近的人列表,最终还是按下了返回键。有些距离,或许保持住反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