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同城喝茶上课,汉中本地品茶学习交流
最近朋友圈里总看见“汉中同城喝茶上课”的消息,刚开始还纳闷,喝茶就喝茶呗,怎么还跟上课扯上关系了?后来经朋友介绍参加了一次,才发现这可不是普通泡茶馆,倒像是打开了生活的新大门。
那是个周末下午,我们约在南郑区一家古色古香的茶室。推门进去,茶香扑鼻而来,十来个人围坐在长桌旁,年龄跨度挺大,从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到头发花白的老茶客都有。茶艺师小陈是这次活动的召集人,她笑着说:“咱们今天不搞那些虚的,就是边喝边聊,说说汉中本地茶的那些事儿。”
汉中茶香里的门道
小陈先给我们泡了本地的午子仙毫,看着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她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你们知道吗?咱们汉中这地方,地处秦巴山区,雾气多,湿度正好,种出来的茶叶特别鲜爽。”她轻轻晃动着茶杯,“看这茶汤颜色,绿中带黄,像不像春天刚发的嫩芽?”
坐在我对面的大叔忍不住插话:“我喝了几十年茶,还真没仔细琢磨过这些。今天这么一说,感觉以前那茶都白喝了!”这话引得大家都笑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
小陈又给我们续上宁强雀舌,这次她让大家先闻再品。“喝茶啊,不能急,”她慢悠悠地说,“得像认识新朋友一样,先了解它的香气,再慢慢品味它的滋味。”我学着她的样子,果然在茶汤里尝出了不一样的层次感——开始是淡淡的青草香,后面竟隐约有股花果的甜味。
说来也怪,平时大家都刷着手机各忙各的,可在这茶桌旁,反而都放下了手机。有人问怎么选茶具,有人聊起自己去茶山游玩的经历,还有个姑娘说想把爸妈也带来体验体验。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突然让人感觉很踏实。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品了叁种茶。小陈见大家兴致高,又教了我们几个简单的冲泡技巧。“水温很关键,”她边说边演示,“像这种绿茶,不能用沸水,八十度左右最好。”她让我们轮流试试,刚开始大家都笨手笨脚的,不是水太烫就是手法不对,但谁也没笑话谁,反而互相提醒着。
临走时,那个说“茶都白喝”的大叔掏出手机,说要加群下次还来。我也在想着,下回要不要带两个同事一起来。这种边喝茶边学习的活动,既长了见识,又认识了新朋友,比单纯约饭有意思多了。
现在想想,这种汉中同城喝茶上课之所以吸引人,大概就是因为它把传统的茶文化和现代人渴望交流的需求结合起来了。不用正襟危坐,不用死记硬背,就是在氤氲的茶香里,自然而然地学到东西,交到朋友。这样的汉中本地品茶学习交流,确实给忙碌的生活添了几分滋味。
后来我还真带了同事去第二次活动,这次讲的是茶叶保存和四季饮茶的选择。同事路上还嘀咕:“喝茶能有这么多讲究?”结果回来的时候,他手里提着刚买的两包茶叶,说是要回家好好练习刚学的冲泡方法。看来,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确实挺打动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