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3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邵阳女工30元一次在哪里寻
一天的工钱只够买两碗粉
昨天路过邵阳老汽车站,看见七八个大姐坐在花坛边上,脚边放着锯子、抹子、油漆桶。有个四十来岁的大姐主动凑过来问:“老板,要找人干活不?啥活都行,叁十块一个钟头。”我摇摇头走开了,心里却琢磨着——这些喊着“3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底是怎么找活干的?
她们大多数天没亮就出门,蹲守在建材市场门口、新建小区附近或者十字路口。工具就是她们的招牌,褪色的帆布包里装着不同型号的螺丝刀,磨破边的劳保鞋上沾着洗不掉的油漆点。有人来找工时,她们会小跑着围上去,生怕错过今天唯一的机会。
王姐是我在劳务市场认识的,她给我算过一笔账:早上六点出来等活,顺利的话八点被领走,干四小时能挣120块。要是下午再接一单,全天能挣200出头。但这样的好日子一个月不到十天,更多时候是等到中午还接不到活,只能花叁块钱买两个馒头,坐在树荫下继续等。
叁十块钱背后的手艺
别看只要30元一小时,这些女工个个身怀绝技。李婶能单凭手感调出十六种不同深浅的白色乳胶漆,张姐贴瓷砖从来不用水平仪,眼睛比机器还准。她们常说:“叁十块不光是力气钱,还得对得起主家的材料。”
现在装修公司报价动不动就七八十块一平方,可很多业主不知道,最后在屋里干活的,还是这些在路边等活的女工。只是经过装修公司转手,工钱就打了个对折。有次我看见张姐在给某装修公司做美缝,公司收业主八十块一平米,到她手里只剩二十五。
为什么不去家政公司挂名?几个大姐苦笑:“公司要抽成,还要守规矩。我们在路边等,虽然不稳定,但挣多少都是自己的。”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现在也学会用微信群接单了,老主顾会直接联系我们。”
手机对这些女工来说不只是接活工具。晚上回到租的隔间,她们会戴着老花镜,在工人互助群里分享哪里的工地要人,哪个包工头结款爽快。偶尔也发语音条问问:“明天有没有姐妹一起去新城那边?听说刚交房的两个楼盘要找保洁。”
藏在城市褶皱里的等待
有回下雨天,我在桥洞下避雨,遇见叁个躲雨的女工。她们正在分享各自带的咸菜,塑料饭盒里装着从出租屋带来的米饭。穿蓝褂子的刘姐说,她最怕下雨天,不仅没活干,洗的工作服也晾不干。
问她们为什么不去工厂找固定工作,个子最矮的陈姐叹气:“要照顾家里老人孩子,随时可能要回老家。在工地打零工,今天拿到钱明天就能走。”她手机屏保是女儿的照片,孩子身上的校服洗得发白,却是笑得最甜的那个。
黄昏时分,没接到活的女工开始叁叁两两往回走。有人去菜场捡收摊前的便宜菜,有人急着赶回出租屋给放学的孩子做饭。她们消失在老城区的巷子里,就像水珠渗进石板路。
第二天清晨,这些身影又会出现邵阳的某个街角。油漆斑斑的背包里装着各式工具,也装着孩子下学期的学费,老人看病的药费。当有人靠近时,她们会立刻站起身,拍拍裤子上的灰,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问:“老板,要找人干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