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小粉灯一条街,南平巷弄灯光小街
这条街名有点意思
那天拐进南平老城区时,天色正渐渐暗下来。朋友指着巷口一块褪色的路牌说:“喏,这就是小粉灯一条街。”说真的,第一次听到这名字时我愣了下——这名字取得,让人忍不住想笑又好奇。
整条街其实不长,统共就两叁百米的样子。最打眼的,是沿街屋檐下挂着的一排排粉色灯笼。不是那种艳俗的粉,而是淡淡的藕粉色,灯光从薄纸里透出来,把整条巷子罩在一片柔和的光晕里。傍晚时分灯刚亮起,那感觉特别奇妙,像是整条街被装进了温暖的旧梦里。
巷子窄窄的,两边是有些年头的两层小楼。一楼全是小店,二楼住家窗户里飘出炒菜的香味。五金店老板正收拾门前的货品,看到熟人就招呼“吃了没”;理发店老师傅还在给老主顾剪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长里短。
让我意外的是,南平小粉灯一条街虽然名字听着挺“网红”,但骨子里还是老街坊们过日子的地方。几个阿姨坐在自家店门口择菜,看见生面孔还会友善地笑笑。这条街啊,就像是把生活本身摆出来给你看,不藏着掖着。
灯光下的烟火气
往里走,香味先飘了过来。是那种家常菜下锅时的油烟气,混着炖肉的香味。一家小饭馆门口,老板娘正熟练地翻着炒锅,火苗窜起老高。“我们家红烧肉做了二十年啦,”她一边颠勺一边说,“老街坊就认这个味。”
隔壁是家糕点铺,玻璃柜里摆着糯米糕、绿豆饼。老板娘看我驻足,切了一小块让我尝尝:“今早刚做的,卖完就收摊。”甜度刚好,米香浓郁,确实是老手艺。
要说南平巷弄灯光小街最迷人的时候,还得是夜幕完全降临后。天色越暗,那些粉色灯笼就显得越温暖。不是路灯那种冷白的光,而是带着温度的光,照在青石板路上,影子拉得老长。这时候下班的人多了起来,自行车铃铛声、打招呼声、炒菜声混在一起,热闹却不吵闹。
有意思的是,虽然叫“小粉灯一条街”,但整条街的氛围却很朴实。那些粉灯笼高高挂着,底下是热气腾腾的生活——刚放学的小孩在店门口写作业,退休的大爷在路灯下下棋,外卖小哥匆匆穿过巷子送餐。这一切在粉色光影里,居然出奇地和谐。
我在想,也许这条街的特别之处就在这里:它不刻意追求什么风格,就是自然地活着,而这份自然反倒成了最动人的风景。
走到巷尾回头望,整条南平巷弄灯光小街安静地卧在城市一角。新开的奶茶店亮着明亮的招牌,隔壁传统零食铺还点着昏黄的灯泡,新与旧在这里相安无事。朋友说,他小时候这条街就是这样,只不过那时挂的是普通白炽灯泡,前几年改造才换成了粉灯笼。
离开时又经过那家糕点铺,老板娘正在收摊。“明天还来吗?”她随口问道。我点点头,虽然知道自己只是过客,但这条街的样子,特别是傍晚时分灯刚亮起的那一刻,大概会记得很久。那些温暖的粉色光影,还有光影里认真生活的人们,组成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