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密山辩辩扫码200约伴出行
那天和朋友在老街烧烤摊撸串,他神神秘秘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张截图——密山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我愣了一下,这啥情况?他压低声音说最近好几个群里都在传这个,扫一下就能约人陪着逛景区,一天两百。
说实在的,第一反应是这能靠谱吗?现在网上乱七八糟的套路太多了。可朋友非说试试看,他下周正好要去密山那边的凤凰山看雾凇,一个人开车确实闷得慌。我盯着那个密山辩辩二维码琢磨了半天,这价格倒是不贵,就当找个本地向导了?
从扫码到见面
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我们扫了那个密山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跳出来个很简单的页面,让填写时间和见面地点。对方回复得挺快,说会安排个熟悉路线的人,还发了张景区地图过来。整个过程就像在约顺风车,反而让人稍微安心了点。
见面那天约在文化宫门口。来的居然是个穿着羽绒服、戴着毛线帽的年轻姑娘,挎着个帆布包,手里还拿着两瓶矿泉水。她笑着说今天降温,特意多带了热水。这和想象中那种花枝招展的“小妹”完全不一样,倒像是邻居家的大学生。
车子往凤凰山开,她确实对路线熟得很。哪儿能停车拍照,哪个观景台人少,连景区厕所干不干净都门儿清。路上聊天才知道,她是本地人,放假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接这种陪游的活儿赚点零花钱。
意料之外的收获
最让我意外的是,她居然知道很多导游词里没有的故事。比如半山腰那棵歪脖子松树,她说那是她太爷爷那辈人种下的;还有个废弃的观景台,她带我们走小路过去,角度确实特别,能拍到整个山谷。
中午在景区餐厅吃饭,她还提醒我们别点那几道招牌菜,说又贵又普通,反而推荐了菜单角落里的铁锅炖和野菜饺子。结账时一看,比预算少了将近一半。
下山时聊起这个密山辩辩扫码200约伴出行的模式,她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这样,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陪游客转转既能交朋友又能赚点钱。不过她也挺谨慎,接单前都会问清楚对方几个人、要去哪儿,太偏僻的地方就不去了。
回城的路上,朋友开着车突然笑了,说这二百块花得真值。要是就咱俩自己来,肯定在景区里瞎转悠,哪能找到这些好玩的地方。我想想也是,这种接地气的玩法,比跟旅行团赶场子有意思多了。
晚上翻手机相册,发现今天拍的照片特别生动。有她指着的那个老村落遗址,有她教我们认的几种野菜,还有下山时偶遇的野生松鼠。这些都是在常规旅游线路上遇不到的体验。
临睡前又收到她的消息,说如果我们明天还想去别的地方,她知道有个没开发的白桦林特别美。后面还加了句,要是觉得今天服务还行,帮忙在群里推荐一下。我看着那个密山辩辩二维码的聊天窗口,突然觉得这种接地气的约伴方式,或许真是当下年轻人出门玩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