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本地学生约见百元活动
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角落里,总能看到“额尔古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这样的信息。说实在的,第一次刷到的时候我愣了半晌,脑子里冒出各种问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我想的那种情况,还是另有隐情?
带着这份好奇,我试着问了几个住在额尔古纳的朋友。一位在中学附近开小卖部的阿姨告诉我,她确实听过学生提起这种事。“有些娃娃会凑在一起嘀咕,说谁谁又去参加了那个百元活动。”她边说边整理着货架上的文具,“我问过那是干啥的,孩子只说就是帮人跑跑腿、送点东西,具体也不肯多讲。”
迷雾中的百元邀约
这事儿听着简单,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如果真是普通的兼职,为什么非要强调“初中生”?为什么总是用“约”这样模糊的字眼?我注意到,这类信息往往出现在不太起眼的本地论坛角落,或是某些群组的边边角角,很少明目张胆地挂在显眼位置。
有个叫小斌的初中男生悄悄告诉我,他们班确实有同学去参加过。“就是上个周末,隔壁班的小涛去了,回来说就是在公园帮人发了两小时传单,拿了100块钱。”小斌晃着手中的篮球,“但我觉得怪怪的,发传单干嘛非要指定初中生?街上找个人发不是一样吗?”
这话确实在理。正常情况下,发传单这类零工根本不会对年龄有如此具体的要求,更不会用这种隐晦的表达方式。这让我开始思考,这个本地学生约见百元活动背后,是不是藏着什么我们还没看明白的东西。
后来通过一位老师了解到,学校其实也注意到这个现象了。“我们在班会上提醒过学生,不要随意相信这类信息。”这位老师忧心忡忡地说,“虽然未必每个都是骗局,但风险确实存在。孩子们还太小,分辨能力有限,很容易被那100块钱吸引。”
我在想,也许这些发布信息的人,正是看中了初中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开始有了零花钱的需求,但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对潜在的危险警惕性不高。这一百块钱,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就在前天,我又看到了一条类似的信息,标题写着“额尔古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内容倒是很正常,说是需要学生帮忙整理图书。可仔细一想,整理图书为什么要用这么暧昧的标题?直接说“招聘图书整理员”不是更清楚吗?
这种矛盾让人不安。表面上看似普通的兼职机会,却总是包裹在令人费解的表达方式里。或许我们该提醒身边的年轻人,也提醒各位家长,遇到这种“本地学生约见百元活动”要多留个心眼,弄清楚具体要做什么、在哪里做、和谁见面,最好能有大人陪同。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很多赚零花钱的正经途径,但任何时候,安全都应该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于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有些风险,真的冒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