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廉江站小巷地点在哪里
最近听到不少朋友在问,廉江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我也愣了一下。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廉江老城区转悠时遇到的趣事。
那天我正准备去城南市场买点海鲜,路过一条叫"建设巷"的小路。巷口蹲着两位下象棋的大爷,我凑过去看棋,顺口问了句:"阿叔,这条巷子往里走能通到中山路吗?"大爷眼睛盯着棋盘,头也不抬:"直走到底左拐,见到红色铁门就往右,那儿有个小卖部,旁边就是站小巷。"
站小巷的特别之处
按着大爷指的路,我果然找到了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巷子宽约两米,青石板路面被磨得发亮,两侧是有些年头的骑楼。最让我惊讶的是,巷子中间居然真有个半米见方的水泥墩子,当地人管它叫"站小巷"。住在巷尾的陈姨告诉我:"早些年没通自来水时,这墩子是用来站高处喊话的,谁家来了客人,站在上头一喊,整条巷都听得见。"
现在这条巷子成了老街坊的休闲去处。下午四五点钟,总能看见几个老人坐在墩子旁边喝茶聊天。偶尔有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经过,都会自觉放慢车速,朝老人们点点头。这种默契,大概就是老城区特有的温情吧。
后来我又在廉江转了好几条类似的小巷。发现每个片区的"站小巷"都不太一样——有的真是有个墩子,有的只是巷子转弯处稍宽的平台,还有的干脆就是某户人家门前的石阶。不过它们都有个共同点:都是街坊邻居自然形成的聚会点。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现在手机这么方便,为什么还要特意找个地方站着聊天?我特意观察过,在建设巷那个站小巷,每天傍晚都能看到几个固定来"报到"的老街坊。他们说是来站小巷,其实更多是来感受那种面对面的交流。李伯说得实在:"微信里发十条语音,不如在站小巷聊十分钟。"
如今在廉江老城区,像这样的站小巷确实不太容易找。上次我去的时候,发现有些巷子正在改造。施工队的王师傅跟我说,他们特意把其中一个站小巷的水泥墩子保留了下来,还在周围加装了照明灯。"这些老地方拆了就没了,得留着给老人们有个念想。"
要是现在有人问我廉江站小巷地点在哪里,我会建议他们去老城区的建设巷、文明里或者东风路叁段看看。不过得记住,这些地方在地图上可找不到标注,得靠嘴问路。而且最好选在傍晚时分去,那时候站小巷最热闹,能遇到很多有趣的老廉江人。
记得有一次我在建设巷的站小巷碰到位九十多岁的老爷爷,他坐在自带的折迭椅上,笑眯眯地看着来往行人。他说从嫁到廉江那年起,就在这个站小巷听了六十多年的家常里短。"站小巷啊,就像老城的耳朵,什么故事都听过。"这句话说得真在理。
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理解这种习惯。但我觉得,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站小巷,串联起了廉江人的日常生活。它们不像旅游景点那样显眼,却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气息。下次去廉江,要是看见哪条小巷聚着几个闲聊的人,不妨也过去站一站,说不定能听到不少有意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