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大学城上门400元4小时,周边服务400元四小时
最近在六安大学城附近的小区群里,经常看到有人在讨论上门服务的事情。价格嘛,差不多都是四百块四个小时这样。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价目时,我和室友还凑在一起琢磨了半天。
那天下午正好没课,我们坐在宿舍里边啃西瓜边闲聊。小王突然把手机往桌上一放:“你们说这四百块四小时的服务,到底是做什么的?我表姐刚搬来这边租房子,正愁找不到人帮忙呢。”宿舍里顿时七嘴八舌起来,有人说可能是家教,有人猜是保洁,还有人开玩笑说是陪聊。不过大家都觉得,这个定价挺有意思的,既不会太贵让人望而却步,又能保证服务方有合理收入。
实地看看情况
趁着周末有空,我特意到大学城周边的商业街转了转。在奶茶店排队时,听见前面两个女生在聊天。穿黄衣服的女生说:“上次找的那个四百块四小时的学姐特别靠谱,把我那间出租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另一个扎马尾的接话:“是啊,比请搬家公司划算多了,还能灵活安排时间。”
原来在六安大学城这边,很多高年级学生都在做这种按小时计费的服务。有的是帮新生辅导功课,有的是帮忙搬家整理,还有的是做电脑维修、宠物照看之类的。价格都差不多维持在四百块四小时这个区间,既保证了学生的收入,又让需要帮助的人能承受得起。
我在布告栏前站了会儿,看到不少手写的小广告。字迹各不相同,但内容都围绕着相同的模式——明确的服务时间、清晰的价格标注。这种简单直接的交易方式,倒是挺符合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习惯。
正看着呢,旁边来了个男生,熟练地往布告栏上贴了新纸条。我好奇地问了句:“同学,这个四百块四小时的服务,找的人多吗?”他咧嘴一笑:“还行吧,主要是灵活。像我们这些快要毕业的,时间零碎,正好赚点生活费。”
往回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现象。六安大学城这边确实挺特别的,学生们自己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校园生态的服务模式。四百块四个小时这个标准,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但确实在很多同学之间形成了共识。
路过篮球场时,看见几个男生在休息,顺口问了他们知不知道这种服务。其中一个擦着汗说:“知道啊,我上周就找学长帮忙装电脑系统,说好四个小时,结果叁小时就搞定了,人家还主动退了一百块。”这话引得其他人都笑了,说这就是学生之间打交道的好处,实在,不玩虚的。
其实想想也是,在六安大学城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大家都很看重口碑。要是谁在四百块四小时的服务里偷工减料,很快就在各个年级传开了。这种熟人社会的约束力,反而让这种自发形成的市场运行得挺规范。
现在很多新来的学弟学妹,遇到需要帮忙的事,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外面找专业的服务公司,而是在校园群里问问有没有同学接活。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渐渐成了六安大学城这边的一种特色。
说到四百块四小时这个标准,我发现不同季节还会有点小浮动。考试周前后价格会稍微上浮,寒暑假期间则会下降些。这种随行就市的变化,倒也挺符合市场规律的。
记得有次在食堂吃饭,听见隔壁桌的女生在算账:请同学帮忙整理笔记,四个小时四百块,比她去做两天兼职赚得还多。而且都是在校园内完成,安全又省事。她说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这种在六安大学城自然形成的服务模式,现在已经发展得挺成熟了。有时候想想,大学生们还是挺有创造力的,能在校园这个小社会里,摸索出这么一套行之有效的互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