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男人最常去的泸州小巷
要说咱们泸州男人下班后最爱往哪儿钻?问十个人得有八个给你指那条藏在长江边上的小巷子。这条青石板路窄得只能容两人并肩,墙角的青苔都长了叁层,可每天下午五点半开始,准能听见巷口老陈的招呼声:“老位置给你留着呢!”
巷子里的烟火人间
巷子深处飘着的花椒香能勾人魂魄。老王的火锅店开了二十年,红油锅底是祖传配方。你看隔壁桌的张师傅,正涮着毛肚跟工友唠嗑:“这天儿整两口白的,比啥都舒坦。”巷尾老周的烧烤架炭火正旺,他媳妇儿在旁边拌着折耳根,听见熟客喊“多放辣子”,顺手又撒了把辣椒面。
在这里根本用不着看菜单。剃着板寸的出租车司机刘哥,刚停稳车就冲着巷子喊:“老叁样!”不消片刻,老板娘就端来啤酒、花生和拍黄瓜。他抹把汗笑道:“在这条泸州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里歇口气,比回家吹空调还得劲。”
其实啊,要说这儿的东西有多特别倒也不见得。可老邻居们就认这个味儿——李大爷的矮脚方桌永远摆在槐树下,赵哥的象棋局雷打不动占到晚上九点。巷口修鞋的老孙头边敲鞋钉边搭话:“他们哪是来吃饭的?是来找自在的。”
酒香里的快意人生
要说这条男人最常去的泸州小巷有什么魔力?大概就是能把日子过出响动来。建筑工老吴带着安全帽就来了,工作服上还沾着水泥点,可叁杯泸州老窖下肚,嗓门顿时亮起来:“今天又把二十八层的梁浇了!”几个老哥们碰杯的声响,能把树上的麻雀惊飞。
开面馆的小赵常端着面碗凑过来:“咱这巷子就像老酒,越陈越香。”可不是嘛,新来的小伙儿不出叁个月准被熏陶成老泸州的做派——涮黄喉要七上八下,喝酒要听见清脆的碰杯声,聊天得带点儿江湖气。
电线杆上挂着的鸟笼里,画眉鸟偶尔应和两声。老杨给画眉添着食儿,眯眼瞧着巷子里升腾的热气:“现在那些新开的馆子,装修得跟宾馆似的,反而没这味儿。”他说的“味儿”,大概就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夜幕渐深时,巷子里飘起淡淡的酒香。微醺的老李哼起川剧,旁边打糍粑的节奏恰好合上了拍子。路灯把斑驳的墙影拉得老长,映着这些泸州男人松弛的背影。这条青石小巷收留了他们的疲惫,也安放着这座酒城里最鲜活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