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邻近小巷200元体验
那天路过渭南火车站,听见两个人在路边闲聊,说什么“小巷子200块一次”,另一个立刻接话“隔壁巷子也这价”。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年头还真是什么生意都有。
说实话,火车站周边向来是鱼龙混杂的地方。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吆喝叫卖的摊贩,还有那些站在巷口张望的人,构成了一幅人间百态图。我放慢脚步,假装系鞋带,余光瞥见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巷口晾着几件衣服,地上有积水,和普通居民区没什么两样。
巷子里的生意经
这时有个中年男人从巷子里走出来,穿着皱巴巴的衬衫,边走边数零钱。我鼓起勇气问了句:“师傅,这里面做什么生意啊?”他警惕地打量我,然后摆摆手:“理发的,别打听。”
理发?我抬头看了看,确实有个褪色的旋转灯箱挂在墙边。可是谁会在这种地方花200块钱理发呢?正当我琢磨着,又看见几个男人先后进出,都是在巷子深处一拐就不见了。
说来也巧,我在对面的面馆吃饭时,听见老板娘和熟客聊天。“他们都是做熟客生意的,”老板娘压低声音,“就那个渭南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其实都是些按摩的。隔壁那条巷子也开了两家,价钱都一样。”
我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总有人神秘兮兮地往巷子里钻,出来时头发也没见变短。这价格在普通理发店能剪十次头,在这里却只能享受一次“特别服务”。
巷子口的烟摊老板告诉我,这些店通常只在傍晚营业,窗帘永远拉得严实。偶尔会有生面孔在附近转悠,那是他们在招揽客人。“邻近小巷200元体验”成了心照不宣的暗语,懂的人自然懂。
有天晚上我特意又去转了一圈,果然看见巷子深处透出粉红色的灯光。两个年轻女孩站在灯影里玩手机,看见路人经过就会抬头微笑。这种景象在火车站周边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其实想想,这条小巷的生意能维持这么久,肯定有它的门道。价格统一,服务隐蔽,再加上地理位置特殊,来往的都是匆匆过客,谁也不认识谁。这种生意就像野草,看似不起眼,却在缝隙里顽强生长。
不过要我说,这种地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上次看见城管来检查,所有店铺立刻关灯锁门,整条巷子瞬间变得漆黑一片。等检查的人走了,灯又一盏盏亮起来,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现在每次经过渭南火车站,我都会下意识地看向那条小巷。它还在那里,不声不响地做着它的小本生意。只是不知道,这样的“200元体验”还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