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街茶饮小聚
傍晚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柏油路上,把整条学院后街染成了蜂蜜色。我站在和田女子学院锈红色的围墙外,听见放课的铃声隔着树荫飘过来。
叁叁两两的女生说笑着从校门涌出,很快融入了这条不足百米的小街。空气里飘着刚出炉的鸡蛋仔的甜香,还有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时散发出的清冽气息。我常想,这条学院后街喝茶的小天地,藏着比教室更生动的生活课。
转角那家茶铺子
老陈的铺子就在转角第叁家,绿色遮阳棚被晒得有些发白。推开玻璃门,风铃叮当作响。他从不问"要喝什么",总是抬头看你一眼,手上的茶壶已经晃了起来。"今天降温,喝点温润的。"话音未落,浅金色的茶汤正巧注满白瓷杯。
隔壁桌几个女生在分享一块抹茶蛋糕,勺子轻轻碰撞盘沿。她们聊着社团汇演的服装,偶尔发出抑制不住的笑声。有个扎马尾的姑娘正往笔记本上记着什么,笔尖划过纸页沙沙作响。老陈隔着水汽氤氲的操作台朝她们喊:"抹茶再加点蜜?你们最近练舞辛苦。"
这条学院后街茶饮小聚的日常,就像老陈柜子上那些茶罐,每一罐都装着不同的季节与心情。春末的茉莉还留着最后一茬香气,入秋的桂花已经晒好了第叁批。
记得有个雨天的傍晚,店里只有我和一个陌生女孩。她握着手机沉默了很久,屏幕暗了又亮。老陈送上一壶普洱,什么也没说,只在壶边放了一小碟桂花糖。茶喝到第叁泡,女孩突然轻声说:"谢谢,这茶...很暖。"窗外雨声淅沥,店里只有茶水沸腾的咕嘟声。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学院后街喝茶的时光,喝的早就不只是茶了。
茶杯里的四季
夏天来临时,老陈会做冷萃茶。茶叶在冰水里慢慢舒展,需要等待整整六个小时。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不用热水快速冲泡,他擦着玻璃杯说:"有些事情啊,快不得。就像你们女孩子长大,不也是一天天慢慢来的?"
深秋的午后最常见这样的画面:靠窗的位置永远坐着备考的学姐,红茶壶旁堆着厚厚的参考书。新入学的学妹凑在柜台前,好奇地看老陈演示如何泡出完美的茶沫。而即将毕业的那些,总会选择周末下午来这里小聚,茶杯举起又放下,聊不完的前程与回忆。
上周路过,看见老陈正在教几个学生认茶叶。他摊开七八种茶叶在木盘上,从发酵程度讲到烘焙火候。"喝茶如识人,"他捏起一撮铁观音,"要慢慢品,才知道回甘在哪里。"
忽然想起第一次来这里,我还是个分不清乌龙和龙井的新生。现在却能准确地告诉学妹,为什么同一批凤凰单丛,春采和秋采的味道会不同。这些琐碎的茶知识,不知何时已经和生活长在了一起。
黄昏渐深,街灯次第亮起。我推开茶铺的门,风铃又响了一声。回头望去,暖黄的灯光下,新一拨学生正推门而入。这条学院后街茶饮小聚的时光,就像老陈桌上那壶永远沸腾的水,总会有新的故事来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