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喝茶上课群,宁德品茶学习交流圈
这几天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有人分享宁德喝茶上课群的动态,说是个既能学茶艺又能交朋友的好地方。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茶室,没想到这一杯茶的功夫,竟让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
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时,老师正手把手教大家冲泡白毫银针。热气袅袅中,有位大姐突然举手:“这水温我老是掌握不好,家里泡的总是差点意思。”老师笑着走到她身边,把水温计轻轻放入壶中:“你看,80度时水刚起蟹眼泡,这时候最合适。别急,咱多试几次就会了。”就在这个看似普通的下午,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学习不一定要正襟危坐。
茶香里的慢时光
在宁德品茶学习交流圈待久了,发现这里最打动人的不是多么高深的茶道,而是那种不紧不慢的生活态度。上周六下午,我们十几个人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摆着今年新采的坦洋工夫红茶。新来的小李有些拘谨,捧着茶杯小声说:“我其实不太懂茶,就是觉得周末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坐我旁边的陈叔爽朗一笑:“谁还不是从不懂开始的?我刚开始连绿茶红茶都分不清呢。”他边说边给小李续上茶,“你细品品,这红茶是不是带点桂圆香?”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茶室里的气氛渐渐活络起来。有人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冲泡要点,有人掏出手机拍下茶叶舒展的姿态,而更多人就像老朋友聚会般自在闲聊。
说来也怪,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那些原本觉得复杂的茶叶知识,反而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就像老师常说的:“喝茶这件事,用心比用脑更重要。”
一杯茶连接你我他
最让我感触的是上周的乌龙茶专场。来的除了常客,还有两个在宁德工作的外国友人。他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为什么同样的铁观音,每个人泡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
正在示范的林姐放下茶壶,想了想说:“这就像写字,同样的笔每个人写出来的字迹都不同。手上的力道、注水的节奏,甚至当时的心情,都会留在茶汤里。”她邀请每个人都来试泡一壶,果然,有人泡得浓郁,有人泡得清雅,连那位外国朋友泡的茶都带着几分异域风情——原来他在英国时就常喝茶,不自觉用了英式红茶的冲泡方法。
在场的人都笑了,这笑声里有理解,也有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那个下午,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品鉴乌龙茶,更在茶香中读懂了彼此的故事。这样的体验,在宁德喝茶上课群里几乎每周都在发生。
现在每次路过那间茶室,我都会想起第一次怯生生推开门的情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宁德品茶学习交流圈,竟然成了我在这个城市里最温暖的落脚点。或许就像那杯需要慢慢品的好茶,有些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给它一点时间,让它自然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