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同城饮茶,扬州本地品茶相约
最近总听朋友念叨扬州同城饮茶,说现在城里兴起一股相约品茶的风气。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上周六也跟着去凑了个热闹。
说起来挺有意思,组织者把见面地点定在仁丰里的一处老宅。推开木门,天井里摆着几张藤椅,穿着棉麻衫的茶艺师正不紧不慢地温着盖碗。这和我想象中正襟危坐的茶会完全不同——有人捧着茶杯在鱼缸前喂锦鲤,有人靠在竹帘边翻旧书,倒像是到了老朋友家串门。
茶杯里的扬州慢
茶艺师小陈给我们泡的是本地绿杨春,她边注水边说:“其实扬州人自古就爱喝茶,只是现在大家更愿意走出门,找个舒服的地方一起喝茶聊天。”玻璃壶里的茶叶缓缓舒展,确实比一个人在家泡茶多了几分生气。
坐在我对面的王姐是这里的常客,她在东关街开了家剪纸店。“来这儿认识了不少茶友,”她晃着茶杯笑道,“上回还有个杭州来的姑娘,喝着茶就订了我叁幅剪纸。”她说话时,阳光正好透过屋檐落在茶席上,斑斑驳驳的,让人想起汪曾祺笔下扬州的茶楼。
我发现这种扬州同城饮茶最妙的是,既保留了传统茶道的仪式感,又没那么拘谨。比如第二泡换成了安吉白茶,有人提议配着治春茶社的翡翠烧卖,大家便自然地传起碟子来。这种随意自在的劲儿,倒是很符合扬州人的性子。
茶香连起的奇妙缘分
让我意外的是,来这里的人未必都懂茶。斜对面的大学生明明就老实承认,自己纯粹是被扬州本地品茶相约的海报吸引来的。“我们年轻人总觉得喝茶是老一辈的事,没想到这么有意思。”他学着闻香的样子逗乐了全场。
更巧的是,聊着聊着发现茶友李老师竟住在我家隔壁小区。现在我们偶尔会约着去宋夹城散步,这大概就是喝茶喝出来的缘分。要说这扬州同城饮茶,倒像条看不见的线,把原本不会有交集的人串到了一起。
茶过叁巡,小陈开始教我们辨认不同年份的普洱。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我突然想起《扬州画舫录》里记载的“双虹楼茶肆”,当年是不是也这样热闹?时空变了,但扬州人对喝茶聚会的喜爱,倒是一脉相承地延续了下来。
临走时,王姐约我们下回去何园喝茶。看着群里陆续报名的茶友,我忽然觉得,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气息,或许就藏在这些冒着热气的茶杯里。下次要是看见扬州本地品茶相约的活动,您不妨也去坐坐——毕竟茶要大家一起喝,才更有滋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