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大学校鸡的暗号,校园暗语的故事
宿舍里的悄悄话
那天晚上熄灯后,上铺的小王突然探出脑袋,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你们听说过‘个旧大学校鸡的暗号’吗?”寝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连对面床打游戏的哥们都把耳机摘了。
“什么暗号?搞得跟特务接头似的。”我翻了个身,把枕头垫高了些。窗外的月光斜斜地照进来,把每个人的表情都映得格外认真。
小王嘿嘿一笑,说起上学期在图书馆的奇遇。他在古籍区找资料时,偶然看见两个学姐在书架间比划奇怪的手势——先是用食指轻敲叁下书脊,接着拇指与中指搓了搓,最后指了指窗外的老槐树。其中一人轻声说了句:“周末捉虫去。”
“这能是暗号?”对床的兄弟忍不住插嘴,“听着像要去抓知了猴。”
就在我们都觉得无聊准备睡觉时,隔壁寝室的赵哥推门进来借充电器,听到我们在讨论这个,突然来了兴致:“你们也发现啦?这个校园暗语的故事可有些年头了。”
老槐树下的秘密
赵哥说,他大叁的师兄曾经透露,这些手势和暗语最早是摄影社发明的。所谓“捉虫”,其实是相约去拍珍稀昆虫;“敲书脊叁下”代表下午叁点见面;“搓手指”暗示要带上长焦镜头。而老槐树,就是他们的固定集合点。
“那为什么叫校鸡的暗号呢?”小王迫不及待地追问。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赵哥压低了声音,“咱们学校后山不是有片保护区吗?去年有人在里面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这种鸟在本地土话里就叫‘山鸡’。摄影社为了不惊动太多人,才编了这套暗语。”
我忽然想起上学期总看见有人背着黑色长包往老槐树那边去,原来那不是乐器,是叁脚架啊。这种校园暗语的故事,倒比我们想象中要有趣得多。
不过最近事情有了新变化。随着短视频平台流行,这套暗号被体育学院那帮爬山爱好者学去了。他们给动作加了新含义——现在“搓手指”代表要带登山绳,“捉虫”变成了越野跑。渐渐地,文学院写生的同学也加入进来,暗号里又多了“涂鸦”(速写)和“采风”(找灵感)的意思。
暗号在生长
现在走在校园里,偶尔能看到不同学院的同学打个手势,相视一笑就结伴走了。有时是去山顶拍日出,有时是去写生,有时纯粹就是约着爬山锻炼。这套个旧大学校鸡的暗号,就像活的藤蔓,在校园里悄悄生长,缠绕出意想不到的连接。
昨天我在食堂又看见有人用这个暗号。一个女生对同伴比划了“敲两下书脊”的动作,我猜那是不是代表两点见面?结果听到她们商量的是两点去听讲座。看来暗号还在继续演变,又添了新内容。
或许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校园暗语的故事。它们不像课表那样整齐划一,却让校园生活多了几分江湖气息。那些心照不宣的手势和密语,把素不相识的人串联成特别的圈子。
今晚熄灯后,我们寝室决定也发明一套自己的暗号。小王提议用“夜宵”当主题,比如摸肚子代表饿了,指东南西北某个方向就是去哪家店。虽然可能永远流传不开,但至少在我们四个人之间,这会成为专属的秘密语言。
月光还是那样亮堂堂地照着,楼下传来隐约的吉他声。我想,明天该去老槐树下看看,说不定能遇见用暗号相约的同好。毕竟在这偌大的校园里,有些默契,就藏在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动作和话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