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武汉车站后街旧胡同
我站在武汉火车站南出口的天桥上,看着底下川流不息的出租车长龙。阳光把玻璃幕墙照得晃眼,旅客们拖着行李箱匆匆赶路。忽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说车站背后藏着些老巷子,就跟本地人打听具体位置。那位大叔操着汉腔随手一指:"穿过地下通道,看到红砖房拐弯就是。"
顺着指示往前走,喧闹声像被按了静音键。才拐过弯,空气突然变得不一样了——柏油路变成了水泥板路,空调外机滴滴答答落着水,二楼的晾衣杆横跨巷子,衬衫袖子在风里晃荡。巷口修自行车的大爷抬起头:"来看老房子的?现在少见年轻人往这儿钻了。"
电线杆上的岁月痕迹
巷子窄得刚好能过叁轮车,墙边摞着褪色的塑料板凳。有个奶奶坐在门洞里摘豆角,竹篮搁在膝盖上。她看我在拍墙上的爬山虎,笑着指指头顶:"这些电线比你都年长,我嫁过来时就在了。"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密密麻麻的电线在天空织成网格,几只麻雀在中间跳来跳去。
再往里走闻到油炸香味,原来是家面窝摊。老板娘撩起围裙擦手:"我们在这做了二十年,车站扩建时差点搬走。"她炸面窝的动作像在跳舞,铁勺在油锅里转两圈,金黄的圆环就浮了上来。顾客都是街坊,付钱时直接打开微信扫码,塑料帘子后面还挂着纸质二维码。
胡同深处有家锁店特别有意思,玻璃柜里摆着各种老式挂锁。老师傅正在修八音盒,小锤子轻轻敲打齿轮。"现在人都用智能锁咯。"他头也不抬,"但街坊还来找我配钥匙,说用惯了。"墙上的钟表指向叁点半,发条走动的声音像在讲故事。
走到巷尾突然开阔,看见武汉车站后街旧胡同的全貌。红瓦房连绵成片,有些窗台摆着月季花,晾晒的床单被风鼓成帆。两个小孩在玩跳房子,粉笔画的格子延伸到墙角。这里听不见火车鸣笛,只有厨房传来切菜声,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穿出巷子时又回到现代街道,回头望去,那些老房子静静伏在高铁站背后。地铁站的LED屏闪着光,外卖电动车从身边掠过。忽然觉得,武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像棵老树的年轮,新旧 layers 叠在一起。下次赶火车或许该早点来,去胡同里买两个刚出锅的豆皮,坐在修鞋摊旁边的条凳上吃完。毕竟有些味道,高铁再快也带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