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站街快餐约学生,附近学生快餐约见
这几天路过城南,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学生聚在高平站那排快餐店门口。这条街到了放学时间就特别热闹,穿校服的孩子们挤在奶茶店门口,也有几个坐在快餐店里边写作业边等人。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高平站街快餐约学生”这个说法,我还想偏了。后来常来这儿接侄子放学,才发现就是想多了。人家学生约在快餐店,无非是图个方便——写完作业一起回家,或者凑钱买份薯条分着吃。
街角那家快餐店的故事
就上周叁吧,我在肯德基看见这么个场景:四个初中生围着张桌子,数学课本摊了一桌。穿蓝校服的男生正使劲吸着可乐,一边在草稿纸上写公式。“这道题老师今天讲了叁种解法,”他咬着吸管说,“但我一种都没听懂。”坐对面的女生直接拿过他的笔:“让你上课睡觉,我给你讲。”
玻璃窗外渐渐暗下来,他们作业本上已经写满了字。这种“附近学生快餐约见”太常见了,这条街的快餐店早就成了不成名的自习室。店员也习惯了,从来不赶人,有时候还会给写作业的学生免费续杯。
其实想想也挺合理。家里爸妈管得严,图书馆又得保持安静,就这种热闹地方最适合学生碰头。价格不贵,买杯饮料就能坐半天,灯光亮堂,还有奥颈贵颈。最重要的是,说话方便,讨论题目不用担心打扰别人。
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来这儿不全是写作业。前天就碰见两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女,面对面坐着都不太好意思说话。男生一直在搓可乐杯上的水珠,女生则低头不停搅动着那杯早就化掉的圣代。这种“高平站街快餐约学生”的情况,大概就是青春期的某种开始吧。
傍晚时分的快餐店
五点半到七点这段时间最有意思。早来的学生已经收拾书包准备回家,晚来的刚占到位子。互相认识的同学在柜台前打招呼:“哟,你也来这儿写作业啊?”然后自然而然地拼桌坐下。有时候人多了,还得把两张桌子拼一起,各种版本的练习册堆成小山。
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跟我说,他这学期数学能及格,全靠周五下午在麦当雅和同学一起复习。“一个人在家根本学不进去,”他推推眼镜,“在这里有人陪着,不会的题还能问问。”他说的“陪”,其实就是大家各写各的,偶尔交流几句,但这种氛围确实让人安心。
当然不是所有家长都赞成孩子老往快餐店跑。我见过一个妈妈直接冲进店里,把自己儿子拽出来:“以后放学直接回家!这种地方能好好学习吗?”那孩子红着脸,默默把作业本塞进书包。但第二天放学时间,我又看见他坐在老位置上,只是这次选了靠里比较隐蔽的座位。
可能对孩子们来说,快餐店不只是吃饭的地方。它是介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第叁个空间,没那么严肃,也没那么多规矩。在这里可以暂时放下“好学生”的包袱,轻松地聊聊天,抱怨抱怨老师,或者偷偷看几眼隔壁班那个穿着白衬衫的男生。
现在天快黑了,窗外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快餐店里的学生陆续离开,店员开始清理他们留下的空杯子和包装纸。明天这个时候,又会有新的学生坐在这里,继续着他们的“高平站街快餐约学生”日常。这条街的故事,每天都在重复,却又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