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私人工作室品茶,温州私人茶社品茗
这几天路过解放街,发现巷子里新开了家温州私人工作室品茶。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招牌时我还纳闷,现在连喝茶都要私人订制了?抱着几分好奇,我推开了那扇镶着磨砂玻璃的木门。
室内和想象中完全不同。没有传统茶楼的喧闹,只有叁两个客人散坐在竹帘隔开的小间里。店主是位穿亚麻衬衫的年轻人,正不紧不慢地烫着白瓷盖碗。他抬头朝我笑笑:"先坐,水刚沸。"
茶杯里的城市记忆
等待时我打量四周,墙上挂着瓯江的水墨画,博古架摆着泰顺的手工茶具。店主递来茶单时特意说明:"我们只做温州本地茶,乌牛早、叁杯香、平阳黄汤...这些老味道现在好多茶楼都不备了。"
第一泡乌牛早的清香在齿间化开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外公去茶山的情景。那时候整个山头的采茶人都会唱瓯剧小调,现在连茶园都少见了。店主倚着茶柜轻声说:"很多人觉得温州只有做生意的人,其实我们祖辈都是靠着这片山水生活的。"
正当我们聊着,有位老顾客熟门熟路地走进来。店主直接取出藏在柜底的平阳黄汤:"给您留着呢,最后半斤春茶。"这种默契让我想起小时候街角的杂货铺,老板永远记得每家要买的酱油牌子。
茶香里的慢时光
在温州私人茶社品茗的下午,时间仿佛走得特别慢。斜阳透过竹帘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盖碗里第叁泡的叁杯香正转到最佳状态。隔壁间两位女士低声聊着孩子升学的事,她们的茶杯见了底又续上,像老街坊坐在院门口唠家常。
店主偶尔会过来添水,顺手调整下煮茶器的火力。他说最享受的是看客人捧着茶杯发呆的样子:"现在能安心喝完叁泡茶的人不多了。"有对年轻情侣在角落里学盖碗冲泡,女孩子被烫得直甩手,男孩子忙不迭去找冰块——这样的画面在网红奶茶店可看不到。
暮色渐浓时,那位老顾客准备离开。店主往他提包里塞了个小纸包:"新到的苍南翠龙,带回去给老太太尝尝。"玻璃门开合间,晚风捎来街面车流的声响,又把屋内的茶香搅动得愈发浓郁。
我续了最后一道茶,看茶叶在杯底缓缓舒展。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些人愿意特意找来——在快得让人眩晕的城市变化里,总需要些地方替我们留着从前的温度。就像此刻杯中的茶汤,不论外面世界如何匆忙,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释放滋味。
结账时发现消费比连锁茶饮还便宜。店主正在擦拭茶海,水珠顺着楠木纹理滚落:"下个月想尝试用瓯窑烧制专属茶器,到时候再来坐坐。"门前的风铃轻轻响动,仿佛在替这座城市记住这缕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