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附近微信300元叁小时约人
这几天在东港老城区闲逛,总能听见有人在讨论微信附近的人。你说怪不怪,明明是个聊天功能,现在倒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前两天路过便利店,还听见两个小伙子在柜台前嘀咕:"你说真有人会信这个?叁百块叁个钟头,这也太玄乎了。"
我捧着刚买的汽水站在树荫下,忍不住琢磨起这事儿。说起来啊,现在用微信附近人功能的确实不少。有刚搬来想结交邻居的,有出差临时找饭搭子的,当然也免不了有些别有用心的。这叁百块叁小时的噱头,听着就透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附近人
记得微信刚推出附近人那会儿,大家还都觉得新鲜。周末闲着没事,划开手机看看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灵魂。那时候认识的人啊,现在还有几个保持着联系。有个住在隔壁小区的摄影师,后来经常约着拍日出;还有个开烘焙店的小姑娘,偶尔还会去她店里买刚出炉的菠萝包。
可现在呢?附近人功能好像变了味儿。每次打开总能看到些暧昧不清的动态,配着磨皮过度的自拍。有个朋友上个月就抱怨,说现在想正经交个朋友都难,发个动态下面全是莫名其妙的私信。
说到这个东港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的事儿,我特意问过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他皱着眉头说,这种明码标价的行为风险可不小。先不说可能遇到骗子,光是个人信息泄露就够让人头疼的。上周他们刚处理了个案子,有人就是因为轻信了这种邀约,最后手机钱包都不翼而飞。
叁百块钱买来的教训
楼下理发店的托尼老师倒是给我讲过个真事儿。他有个顾客,就是在微信附近人上认识了自称是“高端伴游”的人,说是叁小时叁百块,陪着逛街吃饭。结果见面才发现,对方根本就是酒托,硬拉着去了家黑店,一杯鸡尾酒就要价八百八。
这事儿听着就像电视剧里的情节,可偏偏就发生在咱们身边。现在想想,那些打着“附近微信300元叁小时约人”旗号的,十个里有九个不靠谱。真要找玩伴,还不如参加周末的羽毛球群,或者去图书馆的读书会认识新朋友。
我姑姑家的表弟前阵子来东港工作,人生地不熟的,也动过用附近人找朋友的念头。好在被我们及时劝住了,后来他加入了公司的骑行俱乐部,每个周末都跟着队友去海边骑车,没两个月就交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实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太过急功近利,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就像老家院子里那棵桂花树,你得耐心等着它慢慢开花,突然想用钱买来满树芬芳,那味道肯定就不对了。
傍晚路过东港码头,看见几个年轻人正在组织夜钓活动。举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欢迎新手加入”。这种接地气的交友方式,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网上邀约,实在多了。海风吹过来,带着咸咸的味道,忽然觉得,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