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合作足浴店为何光说不练
合作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合作足浴店为何光说不练?这个问题我琢磨好久了。前两天路过小区门口,又看见那家挂着“即将开业”横幅的足浴店,玻璃门上蒙着厚厚一层灰。这让我想起叁年前街角那家,当时营销做得震天响,结果没撑过半年。
说实话,现在很多合作经营的足浴店都陷入这样的怪圈。开业前在朋友圈发各种精美海报,喊着“引进顶级技师”“采用进口设备”,可你真走进去,会发现按摩床吱呀作响,足浴桶边角都磨掉了漆。这就奇怪了,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实际服务却像换了家店。
承诺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我有个朋友去年投资了家合作足浴店,他跟我倒过苦水。当初合伙人会议上,大家畅想着要打造“全市最舒适的足疗空间”,可等到实际装修时,为了省成本,把真皮沙发换成了人造革,把承诺的定制按摩椅换成了二手货。这就导致了一个核心问题——承诺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顾客走进来时是带着期待的,毕竟宣传册上印着豪华包间,结果看到的是普通隔间。这种心理落差比服务本身更伤人。你说这是故意欺骗吗?倒也不全是。更多时候是合作方之间互相指望,都以为对方会出力,结果成了“叁个和尚没水喝”。
现在很多合作足浴店面临的实际困境很现实。比如多个股东意见不统一,你说要注重技术培训,他说要优先营销推广。技师流动性大,刚培训好就跳槽,不得不长期招聘。还有设备维护,今天修个泡脚桶,明天换张按摩床,这些琐碎开支最容易被忽略。
看不见的成本黑洞
说到经营成本,这就更让人头疼了。看似简单的足浴店,背后藏着多少看不见的支出?水电费比普通商铺高两倍,清洗布草每天都要送洗衣厂,消毒液、按摩膏这些耗材月月要补货。更别提有时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准备各种证件。
我认识的一位店长说过实在话:“现在开合作足浴店,六成精力用在内部协调,叁成用在应付杂事,真正用在提升服务的时间,可能连一成都不够。”这话听着心酸,但确实是现状。各家都在拼命宣传,却没人愿意沉下心把基础服务做扎实。
顾客其实最敏感。哪个技师手法专业,哪家店毛巾干净,哪里的茶水及时续杯,这些细节比什么广告都管用。可现在很多店家本末倒置,把预算都投在营销上,服务品质反而跟不上。这不就像请客吃饭,桌子擦得锃亮,端上来的菜却半生不熟。
说到底,足浴行业终究是服务行业。你的装修可以简单些,促销可以少做些,但按得舒不舒服,服务周不周到,客人心里跟明镜似的。有些店总抱怨生意难做,却从不反省为什么老顾客越来越少。
记得有次我去试新开的店,前台说得特别好听,结果发现连最基本的足部穴位都按不准。后来才得知,他们的技师只培训了叁天就上岗。这能怪客人不再光顾吗?现在消费者都聪明得很,上一次当就不会再回头了。
其实要打破这个局面也不难。少搞些华而不实的宣传,多花点心思在技师培训上;少做些打折促销,多检查下设备是否完好。把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做好,比什么营销话术都强。可惜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多,真正去做的人少。
看着街上又新开了几家装修豪华的足浴店,我在想,这次能坚持多久呢?会不会又走上老路——开头轰轰烈烈,最后悄无声息。或许哪天出现一家能把每个细节都做好的店,那生意想不好都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