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品茶海选工作室,蒙自品茶优选工作室
要说咱们蒙自人最近聊得火热的话题,那肯定绕不开新开的那几家品茶好去处。前几天路过南湖边上,发现原来那家老茶馆换了个亮堂的招牌,写着"蒙自品茶海选工作室",乍一看还以为是选秀现场呢!
推门进去就闻到一股子茶香,穿棉麻褂子的茶艺师正给客人泡着今年的春茶。她边烫杯子边笑着说:"咱这儿不像老茶馆只卖老叁样,光是普洱茶就从十个山头挑来的。"隔壁桌的大爷咂了口茶汤插话:"我跑遍整个云南茶区,还真让这儿给镇住了——昨天刚尝到勐库的冰岛甜,今天又试着了易武山的蜜香。"
选茶就像相亲
这话可一点不假。在蒙自品茶优选工作室里,每个茶罐都像待嫁的姑娘似的贴着生辰八字——哪年哪月哪片茶园,经过几道工艺,说得明明白白。我亲眼见着个年轻姑娘在乌龙茶柜前转悠半天,茶艺师也不急,慢悠悠递过去个闻香杯:"先别急着看价钱,让茶叶自己说话。"
工作室二楼别有洞天,整面墙摆着各地寻来的紫砂壶。有个玩壶二十多年的老师傅正在教客人养壶,他说这壶啊跟人处久了,能记住茶的味道。我摸了摸他手里那把包浆温润的西施壶,突然觉得手里的一次性纸杯都不香了。
最让人舒坦的是这儿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你想98块喝杯茉莉花茶也行,想见识8800块一泡的老班章也有人陪你细品。上次遇见个广东来的老板,本来只想买二两茶叶带走,结果连着叁天都来报到,最后订了半斤古树红茶,说这儿的蒙自品茶海选工作室把他的嘴给养刁了。
现在周末去还得提前约位置,常客们都学精了,总挑工作日下午来占窗边的座。阳光透过竹帘洒在茶席上,配着院里那棵歪脖子石榴树,恍惚间以为穿越回了民国时期的茶楼。不过抬头看见智能恒温茶仓和电子价签,又把人拉回了现在——这老行当也在悄悄变着法儿年轻起来呢。
前两天带着外地朋友再去,正赶上他们在试新到的凤凰单丛。茶艺师边冲泡边念叨:"这茶啊就像会跳舞,你们看叶片在杯里转圈的样子。"朋友本来对茶没啥兴趣,结果临走愣是买了两罐,还说下个月要带同事过来——您猜怎么着?人家现在管这儿叫"茶叶博物馆",说在这待半天比看展还有意思。
暮色渐浓时,工作室亮起暖黄的灯,陆续有下班的人过来喝杯解乏茶。听见两位熟客在门口道别,约着明天来试刚到的荒野白茶。我捧着还剩叁分之一的茶杯,突然理解为什么总有人说,茶叶店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生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