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江都男性偏爱的幽静巷弄
江都的老城区里藏着不少小巷子,这些地方往往比主街更有味道。你说奇怪不奇怪,明明几步之外就是车水马龙,拐进巷口却像是换了天地。
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角探出几枝绿植,晾衣绳在头顶轻轻晃着。下午叁四点钟,总能看见些住在附近的中年男人,拎着茶杯慢悠悠走进巷子深处。
那些巷子里的老地方
老陈是这些巷子的常客。他在城南开理发店二十多年,每天下午关店后,总要绕到胜利巷那家老茶馆坐坐。“这儿安静,”他吹开茶杯上的热气,“不像广场上吵得头疼。”茶馆老板和他年纪相仿,两人不用多说话,偶尔聊起哪家的烧饼酥脆,或者昨天麻将桌上的趣事。
往城北走,文化巷又是另一番光景。几家旧书店隐在巷子里,五十岁出头的李老师每周都来淘旧书。他说在这儿能找到八九十年代的《收获》《人民文学》,还有些绝版的地方志。“书店老板都认识我了,看到合适的就给我留着。”他说话时手指轻轻抚过书脊,像在对待什么宝贝。
为什么是这些小巷子
你会发现,江都男人偏爱这些小巷子,倒不是故意要找什么特别的地方。更多的是习惯使然——熟悉的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那份自在。他们可能说不清具体喜欢哪里,但就是觉得在这些巷子里待着舒服。
张师傅在巷口修了十几年自行车,他说这些年看着巷子里的店铺换了好几家,但常来的还是那些老面孔。“现在商场越盖越高,但这些老巷子还是老样子。”他拧紧最后一颗螺丝,用棉纱擦着手,“在这儿能说说话,喘口气。”
傍晚时分,巷子渐渐热闹起来。下班回家的、买菜路过的,见面点点头,或者站在路边聊上几句。王家巷那家烧腊店前排起队,香味飘出老远;几个老哥聚在巷尾下象棋,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着急。
这些巷子就像江都的毛细血管,看着不起眼,却让这座城保持着该有的温度。老陈说得实在:“在大街上走,你就是个路人。在这些巷子里,你才感觉是回家了。”
夜色渐浓,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窗户里传出饭菜香和电视声,偶尔还有孩子的笑闹。这些声音和光影交织在一起,织成了江都最寻常也最动人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