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那里有站小巷的,扶余站边小巷位置

发布时间:2025-11-04 09:30:11 来源:原创内容

扶余那个小站,我打记事起就知道。每次坐火车回老家,列车员拖着长音报出“扶余——站”时,车厢里总会响起窸窸窣窣的动静。有人拎起编织袋,有人把睡熟的孩子摇醒。站台很短,几步就能走出去,但站外那片纵横交错的小巷,却像另一个世界。

说也奇怪,扶余站边小巷位置,从来不是什么热门景点,地图上也就简单标条细线。可你要是问本地人“扶余那里有站小巷的怎么走”,他们准会热络地给你指路:“就站前广场往右拐,看见个红砖房就是了,里头弯弯绕绕的,别走迷糊喽!”这话里透着股亲切,好像说的不是路,而是位脾气稔熟的老邻居。

巷子里的烟火日子

钻进巷子,世界瞬间就安静下来。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探出几丛野草。清晨五六点,早点铺子的蒸笼冒着白花花的热气,炸油条的香味能飘出老远。修鞋的老王总在巷口摆摊,小马扎一坐就是一天。谁家晾的衣裳滴着水,路过的人也不恼,侧个身就过去了。

住这儿的李奶奶跟我说:“这扶余站边小巷位置好啊,闹中取静。晚上能听见火车过的哐当声,心里反而踏实。”她坐在门槛上摘豆角,的手慢悠悠的,“儿女都搬去楼房里住了,叫我一起去。我不去,这儿多好,推开门就能说上话。”

是啊,这里的房子挨得近,东家炒个辣椒,西家就知道今晚吃什么。傍晚时分,家家厨房里传出滋啦啦的炒菜声,那种热腾腾的生活气息,是高楼里闻不到的。

变了,也没变

这些年,扶余站翻新了,广场拓宽了,可你问起“扶余那里有站小巷的”,它们还在老地方。巷口的杂货铺变成了小超市,但老板娘还是那个爱唠嗑的大姐;自行车少了,电动车多了,可巷子还是那么窄,大家骑车经过时,还是会自觉地放慢速度。

最让我感慨的是那家开了叁十年的理发店,师傅的手艺还是老套路,推子嗡嗡响,白围布一抖,碎头发簌簌落地。价格比外面便宜一半,来的都是老街坊。老师傅说:“不是没想过搬,可搬走了,那些老主顾上哪找我?在这扶余站边小巷位置待惯了,踏实。”

巷子深处有口老井,如今早已不用,井口用石板盖着。但夏天时,附近的孩子还喜欢坐在井沿上吃冰棍,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时光在这里仿佛走得特别慢,任外面如何车水马龙,这里还保留着某种固执的节奏。

夕阳西下时,我站在巷子里,听见火车鸣笛的声音。那一刻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惦记着扶余那里有站小巷的。它不只是几条通道,更是一代代人的记忆容器,装着最朴素的生活,最真诚的邻里情。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些巷子还会在,还会有人走进来,寻找那份久违的、不慌不忙的时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