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美团特殊服务暗语,类似隐晦交易代号
那些看不懂的对话
前两天在本地论坛闲逛,看到有人发帖问:“启东美团上那些‘晚上上门修电脑’‘通下水道兼职’,怎么价格贵得离谱?”底下有人回了个意味深长的表情。这事儿挺有意思,让我想起去年朋友差点闹出的误会。
他当时想找个正经按摩师傅,在美团商家页面看到有人留言问“有没有298的课后放松”,商家回复“加微发课表”。朋友以为是健身房私教课,兴冲冲加了微信,结果对方发来的内容让他立马退了出来。这种特殊服务暗语现在越来越隐蔽,就像打游击战,换个马甲又出现。
这些隐晦交易代号可不是随便编的。比如“课后放松”听着像学生减压,“修水管”看着是家政服务,“拍私房照”似乎是摄影业务。但你要真去问具体服务内容,对方就开始打哑谜,说什么“看缘分”“聊开心了什么都有”。这种含糊其辞的聊天方式,明显是在规避平台的关键词检测。
有个开旅馆的老板跟我说过,常有人订钟点房时反复确认“是不是独立通道”“要不要登记身份证”。这种对隐私的过度关注,配合线上那些暧昧的对话,很难不让人多想。美团这类生活平台,本来给大家图个方便,结果被这些人钻了空子。
更让人担忧的是,现在连中学生都知道这些暗号了。我家隔壁读高中的孩子说,同学间流传着某些“福利群”的二维码,里面用“喝奶茶”“开黑”代指特殊服务。这种隐晦交易代号对年轻人的影响,真的不能小看。
平台其实也在不断封号,但就像打地鼠,封一个冒两个。有个被永封的账号主人曾抱怨:“现在做生意太难了,刚充的推广费都打水漂了。”听这语气,他们反倒觉得自己挺委屈。
我在想啊,为什么这些人非要盯着美团这些生活服务平台不放?大概是因为流量大、看起来正规,容易让放松警惕的人上当。有些暗语甚至玩起谐音梗,把“茶艺”说成“查体”,“健身”指“见身”,不仔细琢磨还真听不出弦外之音。
普通用户要是无意间碰到这种商家,最好直接举报。毕竟谁都不想找个修空调的,结果对方进门就问“需要什么特殊服务”。保持平台环境干净,对大家都好。
记得有次打车,司机师傅说起他接过几个奇怪的订单——客人上车就要求绕路,下车地点都是偏僻小旅馆。师傅叹气说:“现在看到那些眼神躲闪、说话含含糊糊的乘客,我宁愿取消订单。”这些线下行为和线上暗语,其实都是一根藤上的瓜。
说到底,这些特殊服务暗语能存在,还是因为有市场需求。要是没人接茬,再隐晦的代号也白搭。下次在美团看到明显不符合常理的服务描述,多留个心眼准没错。毕竟生活不是谍战剧,简单明了才是正经生意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