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邻近区域类似别称

发布时间:2025-11-03 04:49:21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和几个毕业多年的学长聊天,说起大学生活,他们突然提起“炮楼”这个称呼,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仔细一问,原来指的是学校后门那片教职工旧宿舍区。这些房子确实有些年头了,外墙斑驳,阳台栏杆锈迹斑斑,最显眼的是每栋楼都有个圆柱形的储水罐,远远看着像军事碉堡。学生们就这么叫开了。

说起来挺有意思,大学城周边总有那么些地方,被学生们起了各种外号。就像我们学校,除了“炮楼”,往东走两条街还有个叫“狗洞”的地方。其实那就是两栋教学楼之间的一条窄巷,因为常年被小吃摊占据,学生们要侧着身子才能挤过去。这些称呼带着点调侃,但反而成了校园记忆的一部分。

这些别称怎么来的

我特意问了几个不同年级的同学,发现大家对“炮楼”这个叫法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有人说是因为楼房外观,有人说是考研党通宵复习时“炮制”出来的名字,还有个艺术系的同学说,那些楼的剪映在夕阳下特别有画面感。说到底,这些称呼都是在学生中间口耳相传慢慢形成的,没什么官方说法,反而多了几分亲切。

记得大一时第一次听说“炮楼”,我还真以为是军事遗址。后来常去那里找老师答疑,慢慢发现那几栋楼虽然旧,但爬满墙的爬山虎特别好看。春天的时候,木棉花开得热烈,把整条路都染红了。这时候才觉得,这些老房子自有它的韵味。

现在想想,每个学校好像都有这样的地方。我有个在北方读大学的朋友说,他们学校把图书馆后面的小树林叫“鸳鸯谷”,因为总有很多情侣在那儿约会。还有把宿舍楼顶叫“天台见”的,把自习室叫“修仙阁”的。这些称呼就像暗号,只有本校学生才懂。

前两天路过“炮楼”,发现学校正在做外墙翻新。施工的师傅说,这些老房子马上要改造成学生创业基地了。突然有点感慨,这些承载着记忆的角落,或许很快就要换新模样。不过转念一想,也许过几年,学弟学妹们又会给新地方起更有趣的名字。

这些特别的称呼,说到底都是青春记忆的载体。毕业多年后,当同学们提起“炮楼”、“狗洞”这样的名字,马上就能会心一笑。那些年在楼道里等老师,在窄巷里买煎饼果子,在树荫下背书的时光,都随着这些特别的称呼,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有时候走在校园里,会听到新生好奇地问“炮楼在哪”。老生们指路时总会带着点自豪,仿佛在分享什么校园秘闻。这种代代相传的称呼,成了连接不同届学生的纽带。即便毕业后各奔东西,这些共同的语言依然能让彼此瞬间回到那段青葱岁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