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耍女娃,泊头玩女童

发布时间:2025-11-03 11:41:18 来源:原创内容

这事儿还得从老城区那棵大槐树底下说起。那天晌午我路过的时候,几个七八岁的丫头正在跳皮筋,梳羊角辫的那个边跳边唱:“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冷不丁旁边纳鞋底的老太太嘟囔了句:“这要是搁早年间的泊头,女娃可没这么自在。”

我听着稀奇,就蹲在旁边石墩子上跟老太太唠嗑。她手里的顶针在日头底下泛着光,说从前泊头运河码头兴旺那会儿,家里有闺女的都看得紧。倒不是不让出门,而是街坊邻居眼睛都盯着呢。那时候河道里帆樯如林,南来北往的商船多,谁家都怕姑娘被外乡人看了去。

老辈人眼里的规矩

老太太把针在鬓角蹭了蹭,“就说我奶奶那辈吧,女孩儿绣花都得坐在临街的槛窗后头,既透光又能听见外头动静。要是货郎摇着拨浪鼓经过,她们就停下针线,等声响远了再动手。”这般管教听着拘束,可老太太说那时候的泊头耍女娃另有一番趣味。叁月叁赶庙会,未出阁的姑娘能结伴去放河灯,纸扎的莲花灯顺着运河南下,烛光映得水面金灿灿的。

我琢磨着,这倒像是给泊头玩女童们特设的节日。她们在这天能大大方方展现手艺,谁的河灯扎得精巧,就能收获邻里称赞。有个说法流传甚广:要是姑娘的河灯飘出叁里外还没沉,当年准能说上好亲事。这规矩现在听着好笑,可那时候女孩们当真会在裱糊时多用几分心思。

藏在游戏里的智慧

最让我意外的是,老太太说起她小时候玩羊拐的情形。“那可不是瞎玩,”她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比划,“抛接翻捡之间,练的是眼疾手快。家里大人由着我们玩这个,说是能让姑娘家手指灵巧,将来绣花裁衣都利索。”原来在泊头耍女娃的各种游戏里,都藏着生活教育的智慧。跳房子练平衡,抓石子练反应,就连最简单的翻花绳,也暗合了纺线织布的指法。

这些游戏现在很少见了。倒是见过城里孩子抱着平板电脑划拉,五个指头配合得倒是灵活,可总觉着缺了点什么。老太太说去年重孙女回来,她想教孩子翻花绳,那孩子盯着两股红线看了半天,最后伸出食指在绳子上左右滑动——还以为是个触摸屏呢。

前阵子文化站搞民俗活动,组织孩子们体验传统游戏。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连续抛接七个羊拐都没失手,旁边观战的老人直念叨:“这手法,搁以前准是织绸的好苗子。”可见泊头玩女童的老传统里,确实传承着某些快要被遗忘的技能。现在机械代替了手工,可那种通过游戏磨练出的专注力,倒是什么时代都需要的。

运河早就没了当年的繁忙,但沿河老街还保留着些许旧时风貌。偶尔能看见祖母辈的带着小孙女在青石板上画格子,虽然孩子穿着运动鞋,跳房子的节奏却和叁十年前别无二致。这时忽然明白,不管时代怎么变,泊头耍女娃这件事里,始终藏着我们对纯真童年的守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