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学生品茶工作室,学生茶道研习交流空间
走进峨眉山脚下这间小小的工作室,一股清雅的茶香就扑面而来。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坐在一张原木茶桌旁,低声交流着手中的盖碗该怎么倾斜才最顺手。窗外是郁郁葱葱的山景,窗内是氤氲着热气的茶盏,这氛围一下子就让人静了下来。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我连茶壶都端不稳。负责教学的学姐笑着递来一个素色品茗杯:“别紧张,我们都是从手抖开始的。”她轻轻提起紫砂壶,手腕画出一道柔和的弧线,琥珀色的茶汤便如丝带般落入杯中。那个午后,我不仅记住了峨眉雪芽的清冽回甘,更感受到了茶道中那份难得的包容。
茶香里的青春时光
这个学生茶道研习交流空间,渐渐成了我们课余最爱待的地方。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大家就像朋友一样分享各自的心得。计算机系的小王发现,注水时手腕的力度控制,和他敲代码时追求的那种精准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学院的李同学则总能在茶韵中捕捉到诗词的意境,她说第一次品到老鹰茶时,突然就懂了“云雾孕育灵芽”是什么意思。
最有趣的是去年冬天的围炉煮茶。窗外飘着细雪,我们围着红泥小炉,看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浮。哲学系的张师兄一边拨弄炭火,一边聊起茶道中的“和敬清寂”。他说现代人总在追逐效率,却忘了像这样安住当下的片刻。那晚我们喝了很多种茶,从碧潭飘雪到竹叶青,每个人的脸庞都被炉火映得发亮。
在这里待久了,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说“茶如人生”。同一款茶,不同人泡出来味道各异;同一泡茶,每一道的滋味也在变化。就像我们这些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因茶相聚,在茶香中交换着各自的故事和见解。这种交流很奇妙,它不着痕迹,却让人收获颇丰。
上周的新生体验课来了个害羞的学妹,一直不敢动手泡茶。我们便让她先从闻香开始,当她终于说出“这茶有兰花香”时,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看着她,我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或许这就是峨眉山学生品茶工作室最打动人的地方——它不仅传承着茶道,更守护着每个年轻人与茶初遇时的那份悸动。
茶凉了可以再续,而这段伴着茶香的学生岁月,注定会成为我们记忆里特别的一页。下次你来峨眉山,不妨也来找找这个藏在山脚下的温馨角落,坐下来喝杯茶,听听这些年轻人和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