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附近300块钱的爱情,近邻300元的情缘故事
夜幕降临,广安老城区的巷口亮起暖黄的灯。李大爷蹲在修车摊前给自行车补胎,车主张阿姨站在旁边絮叨:“老李啊,你这补个胎要多久?我赶着去广场跳舞呢。”
“叁块,十分钟。”李大爷头也不抬,手上的锉刀在胎缝里来回刮擦。张阿姨从手提袋里摸出叁枚硬币,硬币落进铁盒时发出清脆声响。这声音让李大爷想起叁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巷口,他第一次遇见张阿姨时的场景。那时她还是纺织厂的挡车工,每天骑着二八大杠从他摊前经过,车铃总是叮铃铃响得欢快。
叁百个硬币的重量
那年夏天特别热,张阿姨的车链子断了,蹲在树荫下急得直抹汗。李大爷修好车却不肯收钱,只红着脸递过去一瓶汽水。后来张阿姨每天都会绕到他的修车摊,有时带两个包子,有时捎一壶凉茶。直到某个黄昏,她往铁盒里扔了叁百个一毛钱硬币,叮叮当当响了足足半分钟。“这是我攒的嫁妆,”她说,“够不够娶你个修车匠?”
李大爷现在想起这事还要笑。那时候叁百块是他修叁个月车的收入,如今补个胎才收叁块。可是啊,这广安附近300块钱的爱情,比现在年轻人花叁万块拍的婚纱照还结实。他们没办酒席,就用那叁百块买了对金戒指,剩下的在巷尾面馆请工友们吃了顿牛肉面。
张阿姨突然弯腰敲了敲铁盒:“喂!发什么呆?胎要补到明天啊?”铁盒里那叁枚硬币还在打转,就像他们磕磕碰碰却始终分不开的日子。
菜市场的玫瑰
往东走两条街的菜市场里,卖豆腐的刘姐每天清早都会给猪肉铺的王叔留碗热豆花。王叔切肉时总要把最瘦的那条里脊偷偷塞进刘姐的菜篮子。有回刘姐女儿撞见了,打趣说:“妈,王叔这肉价比别人便宜这么多,该不会是看上你了吧?”
刘姐舀豆花的手顿了顿,想起王叔老伴走后的第叁个年头,有次收摊时下暴雨,他撑着破伞送她到公交站。雨太大,两人挤在伞底下,他半边身子都湿透了。第二天他就感冒了,却还惦记着把伞留在她摊位上。后来他们心照不宣地互相照应,却谁都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上周刘姐胆结石手术,王叔破天荒收了叁天摊。医院走廊里,他攥着叁千块钱住院费来回踱步,最后塞给护士时只说:“别说是我给的。”这近邻300元的情缘故事啊,就像那碗总是冒着热气的豆花,不用放糖也带着暖乎乎的甜。
菜市场改造前夜,王叔终于憋出句话:“以后摊子远了,我骑叁轮接你。”刘姐低头擦着豆腐板,水珠溅起来像小小的彩虹。
修车摊永不熄灭的灯
张阿姨跳完广场舞回来,看见修车摊的灯泡换了新的。李大爷正往铁盒里倒硬币,哗啦啦铺了半盒底。“今天怎么收摊这么晚?”
“多修了几辆,攒钱给你买新音响。”李大爷掏出手帕擦汗,那手帕还是叁十年前张阿姨用厂里废布头做的。街坊都说这老两口傻,儿子在深圳买房多次要接他们去享福,可他们偏要守着这个破摊子。
其实他们心里明镜似的。那年铁盒被偷,李大爷蹲在巷口抽了整晚烟。第二天清早,张阿姨抱着铁盒回来,原来她追了小偷叁条街。盒子里叁百个硬币一个没少,她的膝盖却磕得鲜血淋漓。从那天起,李大爷的修车摊永远亮着灯,他说要照着她回家的路。
夜风拂过广安老城的青瓦,修车摊的灯泡轻轻晃动。张阿姨摸出钥匙串上生锈的铃铛,叮铃铃摇了两声——这是他们当年的约定,若是加班晚了,就摇铃铛报平安。如今广场舞曲换了又换,唯有这铃声还和叁十年前一样清脆。
路灯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铁盒里的硬币闪着微光。李大爷锁好工具箱,忽然听见张阿姨说:“明天给我调下车闸吧,下坡有点响。”他应了一声,眼角皱纹里藏着的,还是当年那个修车少年见到心爱姑娘时会有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