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固原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

发布时间:2025-11-04 15:53:07 来源:原创内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固原大学城的学生们说起学校周边的那些楼,都习惯用一个特别的称呼——“炮楼”。这个称呼带着点调侃,又带着点无奈,就这么在校园里悄悄传开了。

我特意挑了个周末,专门去那边转了转。说实话,第一眼看上去,这些楼确实挺显眼的。它们普遍有十几层高,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外观看起来都差不多,就像一根根立在那里的方柱子。楼与楼之间挨得很近,从这栋楼的窗户伸出手,感觉都能碰到对面楼的阳台。

学生们的日常与“炮楼”的由来

我问了几个在路边奶茶店排队的学生,他们听到“炮楼”这个词都笑了。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说:“你看那些楼的造型,细长细长的,窗户又小又密,不像一个个立着的炮筒吗?”

另一个女生补充道:“主要是这些楼几乎都是租给我们学生的,一间屋子能住好几个人。晚上你看,密密麻麻亮着灯,特别壮观。”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说:“而且有时候半夜还能听到情侣吵架的声音,隔音确实不太好。”

在这些学生口中,“炮楼”这个称呼慢慢就传开了。它既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建筑的外形特征,也隐约透露着学生们对拥挤居住环境的某种自嘲。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学生们给这些楼起了这么个外号,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用幽默化解现实中的不便。毕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选择住在校外“炮楼”里,往往是校内宿舍不够住的无奈选择。

“炮楼”里的生活百态

我跟着一个租住在这里的大叁学生小林,去他住的地方看了看。他住在其中一栋楼的九层,电梯小得可怜,等了叁次才挤上去。

他的房间大约十五平米,塞了两张上下铺,住了四个人。衣服、书本、日用品堆得到处都是,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就这么个小房间,一个月每人还得交500块呢,”小林苦笑着说,“但是没办法啊,学校宿舍四人间早就满了,大二开始我们就得自己找地方住。”

傍晚时分,这些“炮楼”开始热闹起来。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在楼间穿梭,楼下的小吃摊排起了队,阳台上陆续有学生出来晾衣服。你能听到各种声音——某个房间里传来打游戏的叫喊声,隔壁在放流行音乐,还有人扯着嗓子打电话。

这种环境中,学生们似乎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社区感。虽然居住条件不尽如人意,但这些“炮楼”确实成了许多学生大学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在这里,他们学会了独立生活,也体会到了步入社会前的那种过渡状态。

住在“炮楼”里的日子,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也许会成为多年后同学聚会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些拥挤、吵闹却充满青春气息的日日夜夜,构成了他们大学生活中独特的一章。

固原大学城周边的“炮楼”现象,不仅仅是几栋建筑的问题,它背后反映的是大学扩招后学生住宿资源紧张的现实。这些被称为炮楼的建筑群,虽然条件一般,却承载了无数学生的青春记忆。

夜幕降临,那些“炮楼”的窗户一个接一个地亮起来,远远看去,像是一片发光的森林。每一扇窗后面,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正在上演——有人在熬夜备战考研,有人和室友分享着一天的趣事,也有人望着窗外的城市灯火陷入沉思。

固原大学城周边的“炮楼”,这个称呼可能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这里的独特标志。而对曾经在这里住过的学生们来说,无论多少年过去,提起“炮楼”,都会唤起那段既辛苦又充满活力的青春回忆。

推荐文章